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惠安刘望海故居拟修缮 申请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qz.fjsen.com 2012-04-10 09:14  曾小琴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高楼围拢下的古厝,原来是四排四落,现在只剩下两落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4月10日讯(记者 曾小琴 谢明飞 实习生 潘晓玲 文/)惠安县城中山北路旧城北门头,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围拢下,有一座400多岁的明代古民居。这是明万历年间,刘望海以按察使衔辞官归里,朝廷赐予所建的府第。占地约4000多平方米,四列建筑群并排建起,因此也被称为“四马拖车”,寓意高车驱马。

昨日,小雨,刘望海第二十多代后裔、68岁的刘良州,坐在厅堂,望着雨水顺着天井瓦片滴落天井,远离城市的喧嚣,却也忧心着古厝的“芳容渐衰”。最近,刘氏后裔们打算筹集资金,对古厝进行修缮,将现有的省级文保单位,升级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硬山屋顶,燕尾翘脊,砌砖入石,穿过重重水泥森林,眼前的古厝给人一种梦回明朝的错觉。大门上高高悬挂的“侍御总宪”,彰显着昔日古厝主显赫身世。

古厝大厅前,挂着块写有“古直”的牌匾。当年刘望海与著名书法家张瑞图同朝为官。五十大寿时,张瑞图前来拜寿,送上书法“万古之直”作为贺礼,赞刘望海为人正直。因当时的习俗,刘望海只收下“古直”两字,退回另外二字,作为回礼。这个故事,在刘望海的后裔中口口相传,伴着牌匾,流传至今。

惠安县博物馆许馆长说,从约1601年建厝至今,古厝总体而言,保存较为完整,也算是惠安文物的一笔财富。2003年,北京有记者来泉州拍古厝,刘望海故居也是其中一个取景点。

然而,约十年前,惠安旧城改造,古厝面积大大缩水,原来每排建筑的四落,现已剩两落。前年,前座因一场大火坍塌,另一座因年久失修塌落,尚存残壁。上世纪八十年代,仍住着的60多户两百多号人,也已陆续搬离,如今只剩下10来户人家仍不肯搬,刘良州便是其中之一。“在这古厝长大,已有很深感情,现在想得更多的是,一旦有钱,尽快修缮这古厝”。

因此,刘氏后裔成立了刘望海文物史迹保护管理小组,刘良州担当组长。去年,因为古厝采光问题,他们还与周边商品房开发商对簿公堂。

“近年,政府陆续拨些款修缮古居,但要恢复昔日风采,保存这古厝,还需广大刘氏后裔共同出资”,刘良州称,他将发动刘氏后裔筹措资金,修缮古居,并争取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