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增值 台商区村民收入一个月抵过去一年
全年种植
7种以上蔬菜
“以前这些地主要种些地瓜和花生,而现在我们每年种植的蔬菜至少有7种。春季主要种植甜玉米、西瓜、冬瓜、毛豆和地瓜,秋季则种胡萝卜和西兰花。”对于田地的用途,台盛果蔬基地负责人林政晖介绍。在田地里,这一季的胡萝卜苗子有的刚破土而出,有的则长至20厘米高。不远处,成片绿苗沐浴在喷灌系统喷出的水雾中,更显娇嫩。
“由于胡萝卜种子发芽出土比较困难,播种后必须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人工浇水不均匀,采用喷灌技术不仅喷洒均匀且节省人力。”林政晖告诉记者,基地仍需要大量劳动力,全年忙季有7个月,1天需要90多人。以胡萝卜为例,从播种到明年2月收成,这5个月时刻都不能松懈。为保证产品的“无公害”,工作人员除了松土锄草外,还需要经常巡逻,一旦发现少量幼虫立即以低毒农药消灭。顺着林政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几位50多岁的老伯正细心耕作。
村民自家田里“打工”
据了解,这些正在劳作的老伯们均来自本村。梅岭村党支部书记王适阳介绍,他们村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家里的田地主要由50岁以上的老人家耕作。“原本一年可种3季地瓜,一般种完1季便把田闲着,人也闲着,每年基本没什么收益。”
上田村也是类似的情况。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培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村民主要种地瓜,亩产400—500斤,即使1年种2季,每斤1元售卖,每户人家靠种植地瓜每亩的年收入只有千元左右。2010年,台盛果蔬基地向村里承包这近200亩地,每亩租金650元,并聘用村民种植蔬菜。除了雇用一些留守的男劳动力外,还带动了一些留守妇女“就业”。“现在村民在自家田里‘打工’,每天的工资有50元,不比出去差。”
“今年春季3个月,1位70多岁的老人家到地里帮忙拔草、挑选蔬菜等,每月领到1400元工资,这在过去是他每亩地里一整年的收入。”林政晖说,由于活比较轻松,很多村民都很乐意来基地工作。
产品热销保证“双赢”
通过土地流转建基地的方式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但要保证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实现基地与农户“双赢”,栽种的果蔬有销路至关重要。对此,林政晖并不担心,“我们种植的果蔬都是依据土地和市场情况确定的适销对路的品种”。以胡萝卜为例,由于福建天气温暖,且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是种植胡萝卜的最佳土质,在市场上,福建胡萝卜很有口碑。在选种上,名为“坂本七号”的种子引自日本,虽每亩成本3千元左右,比普通种子贵3倍,但种出来的胡萝卜既好看又好吃,“未包装的每吨可卖至3000元至3200元,包装后卖至3500元,是普通品种的3倍左右”。
“现在无公害产品很受欢迎,基地在这方面做足了功夫。”据介绍,除了农残能达到日本等国严格的标准外,施肥也大有讲究。林政晖发现附近的嘉禾食品工厂处理掉的凉茶渣能肥土,年初便运来450吨左右倾倒于土壤中,平时则施以从永春运来的猪粪等有基肥。
“基地目前与厦门的一家食品企业形成常年合作。去年,经过清洗、包装、保鲜的胡萝卜一半出口到印尼、中东、韩国等地,一半销往长沙、广州等国内城市。”林政晖说,今年新种的50亩西兰花,也将送到漳州的一家台湾工厂制成速冻蔬菜出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