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重建的华大宿舍1号楼 有我们难以忘怀的青春
老杜是1号楼名人之一,他常常要带着回校的同学回1号楼叙旧
307.5号 住过“刘备”和“孙权”
林先生于1997年入读华大中文专业。大学四年,他的宿舍门牌号是“307.5”。他说,1号楼是U形建筑,当时他和舍友们所在的宿舍在三楼的直角处,没法标门牌号,大家就自称“307.5”。而且宿舍也比别的宿舍面积大,10个人居住其间。1号楼有四层,以此类推,还有“107.5”、“207.5”、“407.5”。
回忆起他们的“307.5”,林先生说,那时候大家都很穷,还没有学生街,在当地居民家里十几元钱就可以凑一桌,还有酒喝。大家也经常去泡校外录像厅,晚上回宿舍太晚,翻墙成了常事。
当然,难忘的还有宿舍里那些兄弟。林先生说,有2个舍友同名,都叫“志刚”,一姓“刘”,一姓“孙”。刘志刚身材高大,孙志刚比较瘦小,大伙就戏称他们为“刘备”、“孙权”,一直到现在,大家见了面还是这么称呼。
四年时光 一部青春的心灵史
1号楼里走出了不少名人,周智琛、在华大校园里经营“老杜书屋”的杜继业都是。
2006年“老杜书屋”开张后,20来岁的杜继业就开始习惯了“老杜”的称呼。老杜与周智琛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周在2班(号称泉州学院班),老杜则在1班(号称全国班,杜是泉州人,但当时在清流参加高考)。1999年,他们都住进了1号楼,周智琛在104,老杜在301,大二时,老杜宿舍搬到了405。
老杜说,同学之中,自己算是最常回到宿舍楼的了。因为在学校经营书屋,每每有同学回母校,都是老杜带他们回到1号楼,到曾经的宿舍坐坐,看看有什么变化。而老杜也爱回到自己住过的宿舍,看看如今是哪些学弟住在那里,和他们聊一聊这幢宿舍楼的掌故,聊一聊人生的迷茫。他说,1号楼对于从这里走出的华大学子来说,最宝贵的是情感,是这里的读书时光。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文化习俗有差异,也产生过摩擦,但是大家仍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周智琛在回忆文章里就写到了宿舍楼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他说:“想起他们,温暖不已。”4月28日,记者与周智琛联系,希望能刊发他的文章。“本来要写两万字,但确实情感上很辛苦,就没往下写。”周说,“已经成文八千字,但还在沉淀中,是我的心灵史。”周智琛说,先前已答应华大校报的约稿,很多事情希望早报等该文见报后再用。
- 2013-04-20国道324线丰洛段6月开工 拓改建后将不设红绿灯
- 2013-04-15华侨大学与南安5家企业合作对接 达成8项目研发
- 2013-04-09北迎宾大道改造工程6月动工 华大人行天桥将拆除
- 2013-04-02陈一冰办公益讲座 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冠军”
- 2013-03-29陈一冰全国百所高校公益交流论坛走进华侨大学
- 2013-03-29一支大学生“爱心家教”队伍 8年来始终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