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林路厝:中西方文化结合 历经百年沧桑仍气势恢宏

qz.fjsen.com 2013-08-19 09:13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特色 林路亲自设计 材料来自南洋

林路厝系新加坡著名华侨建筑家林路(1851-1929)建于清光绪晚期。林路,出生于南安南厅后埔乡(现省新镇满山红村)的贫苦家庭,少时遵父遗嘱,外出学习建筑工艺,成为颇有名气的工匠,人称“小鲁班”。

清光绪早期,林路漂洋过海,南渡新加坡谋生,最初从事建筑业兼制砖瓦,后成为著名建筑家,继而投资经营树胶土产。由于经营有方,勤俭拼搏,遂成为华侨富商。1901年,新加坡筹建维多利亚纪念堂,林路利用中国传统的棚架古法,以最低的标价承建。他盖了这座楼后,轰动了整个新加坡,从此被誉为“华侨建筑家”,名扬东南亚。

“这座房子是林路自己设计的。”南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小川说,清光绪晚期,林路开始兴建自己设计的宅第、宗祠、书房。主体建筑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告竣,部分附属建筑至民国初年完成, 形成一独特、宏伟、气派的建筑群。

他说,建筑材料以传统的砖石木为主,且精雕细刻,内部装饰部分采用从东南亚进口的水泥花砖。建筑风格以泉州红砖、硬山顶、四合院加左右护厝的传统民居为主,角楼外观具西洋风格,内部装修部分采用水泥花砖。当时的建厝材料大都运自海外,水泥地砖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

据介绍,当年建房子,每天从村里挑出去买建材的白银就有两担,还专门配备两名持枪保镖一路护送。连铺地板的釉面砖,都是从南洋用船运回来的。

意义 中外艺术交流 难得实物资料

林路厝的巧妙之处是外来设计与闽南传统建筑结构融为一体,令中西风格水乳交融,设计更合理,更适合人居住。林路后裔大部分仍分布于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等地区,至今林路后裔仍经常回乡寻根谒祖,林氏民居成为连接海内外宗亲的重要纽带。

“林路厝体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结合。”杨小川说,建筑群的建筑设计在闽南传统的建筑形式上加以创新,宗祠、传统民居、叠楼、角楼、花园式书院既互有特色又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林路这位华侨建筑家的建筑设计才能。

他说,建筑施工工艺也属闽南上乘,砖石木作用材较佳,内外装饰富丽堂皇,随处可见的精美石雕、木雕代表着当时闽南建筑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建筑群的墙壁、地板装饰有精美的进口水泥花砖,巧妙地将南洋建筑装饰风格融入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之中,使这一建筑群更加绚丽多彩,成为中外艺术交流难得的实物资料。

他告诉记者,林路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同时还发挥着华侨寻根谒祖的重要使命。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