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政企携手信心前行 政策加码企业加力经济升级
泉州:政企携手 信心前行
金秋时节,正是发展黄金季。
泉州播下项目“金种子”:在“9·8”投洽会的资本舞台,我市成功签约157个项目、收获135.44亿美元总投资额,高居全省第一。
泉州收获“金改”新成效:今年以来,小贷公司和典当行的贷款金额高居全省首位。第一家以民间金融为主体的金融服务中心 ——泉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已正式“开门迎客”。
泉州更树立比黄金更可贵的信心:全市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五大战役年度投资计划;1月至8月,全市累计出口近百亿美元,增长约三成,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全市规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长22.6%,创今年以来新高;工业用电量增幅逐月提高,发展的温度暖意可感。连日来,为推动市委、市政府“保稳、求进、攻坚”工作部署的落实,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经济指标,更好谋划明年发展,市委调研检查组兵分三路,深入13个比学赶超势头正劲的发展方块,在汇聚亮点成效的同时,督促推动年度任务的完成。
□本报记者 郑意凡 林绿波 孙灿芬
政策加码 踩准节点靶向攻坚
今年以来,面对困难形势,泉州沉着应对,不断出招,写就一段政策与经济同频共振的时间简史。
“今年可能是泉州改革开放以来遇到困难较大的一年。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创新转型,更要坚持年度目标不动摇,千方百计保稳、求进、攻坚。”一开春,市委书记黄少萍就早早作出判断。
一系列着眼忧患、解决问题的设想举措,很快落实到行动上——
年初,在外部环境趋冷的情况下,库存积压成为企业前行的负担。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促进鞋服等企业去库存、大促销工作方案》,从线上“清仓团”,到线下品牌联展、跨国采购团对接会,精心配制一系列“健胃消食片”。到5月,全市规上企业产成品库存三年来首次下降,到8月,鞋服企业累计70多亿元现金流相继回笼。
另一个漂亮的动作是“大手牵小手”,对危机中生存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扶一把”,“送一程”。“万家企业手拉手”三年行动启动仅1个月,就为1200家中小企业与175家龙头企业牵上协作配套的红线。如今,“撮合效应”仍在扩大,全年对接目标超450亿元。泉州企业群正日益呈现以大带小、抱团展翅的雁阵格局。
行至年中,工业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经济发展外部环境越冷,我们的干事劲头要越足、服务环境要越热。”黄少萍对干部语重心长的一席话,成为泉州党委政府服务发展的导向。
6月,与厦门合作,泉州在全国首开跨“检区、关区”联手通关无纸化先河,预计每年为全市企业节省7200万元成本、72万小时通关时间。“原来1.5个工作日,现在只要15分钟!”和诚鞋业出口部经理沈雁雪深刻感受到了泉州口岸通关“加速跑”的便捷。
7月,经过大讨论活动持续5个月的淬火,“1+X”政策体系首发的六份文件,着力加强创新转型的薄弱环节,再次显示出靶向攻坚的准确定位:重大项目可“飞地招商”,引资、落地双方共享利益;“万亿集群计划”明确重点支持范畴,奖励政策资金从“撒胡椒面”到“针灸要穴”;“科技小巨人”的培育,则通过创新要素叠加,开始孕育下一个服务业巨头、农业龙头、制造业航母……
8月,市政府《力促当前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十条措施》应运出炉。“礼包”涵盖鼓励企业增产增效、减负、开拓市场、网上销售、金融支持、用电保障、打造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强化甲供甲控、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和产业规划修订等十大方面。短短一个月,其中的“即征即奖”举措便已兑付奖金超4000万元。
因时而动,党委政府的行动力在一次次攻坚克难、对症下药中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先后召开企业座谈会80多场次,收集问题和建议1000多个,已解决和正在解决的占到了93%。
- 2013-10-20推出各项优惠措施 出口信保让企业敢接单能接单
- 2013-10-18前三季度泉州外贸出口额超全国平均水平两成
- 2013-10-161-9月泉州口岸进口台湾农产品食品 突破千万美元
- 2013-10-16泉州前三季度糖果出口近5000万美元 占福建8成
- 2013-10-161~9月泉州对泰国贸易额2.94亿元 同比增长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