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人流量减半 多元化旅游复兴中山路和东街
中心城区外拓
城市综合体兴起
十年,中山路和东街已是“物是人非”。记者走访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泉州交通的日益便捷、中心市区的外拓和各大城市综合体的兴起。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出自董必武先生的这句诗概括了上世纪60年代泉州市区,东西两座塔分指东塔、西塔,南北一条街即中山路。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当时泉州的主要码头就在中山路附近,中山路自然而然成为当时的商贸中心。然而,随着市区温陵路、田安路、坪山路等主干道的修整,泉州中心市区向城东、东海等方向外拓,加上万达等城市综合体的兴起,大批人“外流”。“现在大家都有车,周末逛街开车到中山路、东街,道路拥挤,停车麻烦,而去一些城市综合体,既有停车场,又能购物休闲吃饭,两相比较,去中山路、东街的人自然就少了。”
此外,中山路骑楼设计使用年限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商铺的兴盛。“房子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正考虑是否搬出。”蒋老板表示。
他山之石
佛山东华里—祖庙街道片区改造
2008年以来,广东佛山通过东华里—祖庙街道片区改造工程,将祖庙路往东一两百米杂乱的平房民居进行改造,加大片区内20多处文物古迹的保护,激活其潜在的价值,“简氏别墅”和“东华里”、“石路巷”等文物古迹变成一个个优秀的旅游景点,为佛山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丰富资源。此举也间接促进了该区域一批大型公共服务项目,包括星级宾馆、酒店、甲级写字楼和高层住宅的拔地而起,使得东华里—祖庙街道片区成为该市业态最全、最适宜生活的热点区域,引来更多外地人在佛山消费、旅游甚至居住,全面提升了佛山的现代化大都市形象。
福州三坊七巷改造
福州三坊七巷起于晋,成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长期以来,三坊七巷街区内古建筑缺乏修缮,院落老化严重,房屋质量下降,加之坊巷内现代市政基础设施短缺,消防设施简陋,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2007年起至今,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三坊七巷内28处重点文保单位,已完成修复25处,历史建筑和更新建筑已完成保护修复面积22万平方米,约占总工程量的85%。如今,三坊七巷活态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以延续,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日臻完善,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福建省文化产业基地”等称号。
- 2013-10-22厦深铁路年底开通 泉州旅游提前深耕珠三角市场
- 2013-10-11从“一”叫到“万” 泉州景点趣名多
- 2013-09-25泉州九条旅游精品线路迎国庆 突出历史人文底蕴
- 2013-09-23福建省推出“秋游福建”线路 13个景区门票降价
- 2013-09-18泉州24日起发布旅游预报信息 净化假日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