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保护文物老街 欧洲文化之都这样留住文化的根

qz.fjsen.com 2013-10-24 13:31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制定文化遗产保护宪章,组建“文物宪兵”部队,创办文物保护学校培养专门人才;不仅保护文物,也保护老街老屋—— 欧洲文化之都 这样留住文化的根

为什么欧洲文化保护得那么好?这是许多到过或者在影视中观赏过欧洲的中国人共同的感受。

事实上,欧洲在历史上经受的战乱、劫难不亚于我们(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都爆发在欧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遭遇的城市拆迁、文化破坏的问题更早于我们,但欧洲人以他们的眼光、智慧和行动,保存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延续了历史街区的风貌肌理,成功地留住了文化的根。

9月18日起,早报推出“文化之都·全球通鉴”系列报道,已先后刊发中国篇(上、中、下)和亚洲篇(上、下)。今日起,我们将推出第三阶段“世界篇”,把焦点放在已经成功举办了20多年的“欧洲文化之都”,从当选城市独到的保护文化遗产方式,管窥古老的欧洲文化如何绵延至今。

“欧洲文化之都”,是由欧盟(前身欧共体)统一组织的高规格文化活动,授予经过激烈竞争而被挑选的欧洲城市,以推进相关城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发展。自1985年起,已有来自25个国家的46个城市承办过“欧洲文化之都”活动,被称为20多年来“欧盟最成功和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

□早报记者 张素萍 蔡紫旻

【雅典】

制定《雅典宪章》 立法保护文化遗产

1985年,雅典成为第一个“欧洲文化之都”。由于历史古迹众多,人们一直把雅典卫城作为整个希腊文明甚至整个西方文明的代表。希腊人对于历经千年沧桑的历史遗存,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尊重。他们制定了《雅典宪章》,并在实践中推行“一扩三优先”政策,对雅典卫城实施整体保护。

■经验借鉴

诞生近现代史上首份城市规划纲领

1931年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是文化遗产修复保护理念的重要里程碑。《雅典宪章》提出以“立法的形式解决历史古迹的保存问题”,并且应该“创立一个定期、持久的维护体系,有计划地保护古建筑,摒弃整体重建”;对建筑物的使用加以提倡和鼓励,认为这样有利于延续建筑物的寿命,但功能上必须尊重建筑的历史和艺术特征。

1933年8月,国际建协在雅典通过了《城市规划大纲》(也简称《雅典宪章》),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第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要将城市和周围影响地区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的规划理念。

最早对文物界定进行科学扩展的国家

2002年,希腊政府颁布《文物法律38条》,将文化遗产的概念扩展至所有存于希腊的相关物品,涵盖各类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保护的范畴大大扩展,对有效保护文化遗产这一人类记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希腊也成为世界上最早对文物界定进行科学扩展的国家之一。

希腊政府还实施文化遗产“三优先”配套政策: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对古迹、考古、历史建筑具有优先的保护管理职能,拥有干预的特权;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实行垂直设置,最高机构设在文化部;但凡处置建设工程中发现的古迹,都必须先听取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的意见。在财政预算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也一向处于优先位置。

■保护故事

为保护古迹 修地铁改用人工挖掘

在雅典的地铁站里,游人可以看到地铁站橱窗里展示的文物——它们是修建地铁时发掘出来的,文物的展示使地铁站成了博物馆,提升了城市整体的文化品位。

2001年雅典修建穿越市中心的地铁时,在宪法广场到莫西纳特斯基站的几公里地段发现古迹。经专家论证确认其重要性后,政府为了实施保护,决定改机械施工为人工挖掘。此举不仅大大增加投资,还将工期推迟了好几年,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才竣工。

【巴黎】

全球首创文化遗产日 视文化遗产如生命

巴黎是全球文化艺术之都,基本上保留并延续了19世纪中期的建筑风貌和街巷肌理,到处彰显着人文魅力。一直以来,法国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全国性政策,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在大多数法国人眼里,文化遗产就是民族文明的生命。专家认为,正是这种精神,法国才保存了众多文化遗产,每年吸引8000多万外国游客,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经验借鉴

全球首创文化遗产日

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共和二年法令》问世,规定法国领土内任何一类艺术品都应受到保护,使大量文化遗产在动荡时代免遭浩劫。

“文化遗产日”也是法国人的首创。每年9月的第3个周末,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公立博物馆免门票,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受法国的启发,1991年,有了第一个“欧洲文化遗产日”。

目前,法国关于旧城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是1913年颁布的《保护历史古迹法》和1962年颁布的《历史街区保护法》,分别是对文物建筑与历史街区两个层次内容的保护法规。

开发历史建筑的旅游功能

巴黎非常重视对历史古迹的合理开发利用。政府在延续巴黎众多教堂原有功能的同时,拓展旅游功能,允许游客参观、游览。

因地制宜把颇多历史建筑改造成博物馆,如凡尔赛宫、卢浮宫就是典型代表;奥赛美术馆由原来的火车站在保留建筑外观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成为仅次于卢浮宫和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的法国第三大艺术美术馆。

■保护故事

老民居面临毁灭 巴黎人挺身保护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黎老城区的街道狭窄,房子设施陈旧,从实用的角度完全有理由拆掉另建新楼。这些理由,房地产商们叫嚷得最凶。今天令人倾倒的沃日广场,在当时差不多被宣判死刑。城市保护的最大问题不在名胜古迹,而在民居方面。

当民居面临毁灭时,巴黎人挺身而出,在报上写文章,办展览,成立街区的保护组织(如历史住宅协会、老房子协会)宣传观点。巴黎人认为,正是这些老屋、老街,构成“历史文化空间”,这是巴黎文化的根。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巴黎有了清晰的民居保护区和严格的保护民居的法规,正是巴黎人自己把巴黎的老屋老街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

【佛罗伦萨】

组建“文物宪兵”部队 打击文物盗窃走私

在埃特鲁斯坎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佛罗伦萨,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梅迪奇时代,是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作为意大利的重要文化遗产地,佛罗伦萨不仅起草并实施《佛罗伦萨宪章》,而且十分重视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甚至组建一支“文物宪兵”武装部队保护文化财产安全。

■经验借鉴

建筑物改造权为政府所有

意大利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部,下设20余个文物管理局,对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文物古迹及名胜景点实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佛罗伦萨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地,由国家的文化遗产部直接管理。

佛罗伦萨的建筑物外部结构属于政府,任何房屋开发商和商店经营者、居民所购买的只是房子内部的使用权,但不拥有对建筑物整体改造的权利。房子的维修按国家制定的法律进行,不能自作主张。

组建“文物宪兵”武装部队

全世界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遗产保护工作十分艰巨。意大利一直是国际犯罪集团重点侵犯的国家,文化财产被盗和走私现象十分严重。于是,意大利政府创造性地组建一支保护文化遗产的“文物宪兵”部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专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武装部队。

据介绍,在“文物宪兵”部队成立后的30多年间,数千名罪犯落网,16万件被盗艺术品和33万件非法盗掘的考古物回到意大利人的手中。

发行文物彩票作为保护资金

佛罗伦萨古城保护的经费,来自国家、大区(相当于省份)、个人的共同投资。政府每年都要从财政收入中拨出数亿欧元专款用于文物修复。政府还发行文物彩票,将部分收入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此外,意大利吸收私人资本发行文物股票,借助基金会机制,在机场、港口举办全国性的募捐活动。

■保护故事

美术馆被炸坏 日夜抢修24天修复

在佛罗伦萨的大街小巷,有很多修复公司、作坊,他们用传统的修复技能保护众多的民间收藏品。

1993年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被炸坏,意大利从上到下迅速作出反应,日夜轮班抢修,在短短24天时间内就修复了美术馆,并重新开放。

【马德里】

推行“1%文化”政策 创办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作为西班牙最重要的艺术之都,马德里在文化艺术行业工作的人数有15.6万人,人数排在欧洲第四名,紧随巴黎、伦敦和米兰之后。

为了保护文物古迹,马德里市政府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市中心的古建筑进行任何改动,并且每隔20年必须按照古建筑原来模样重新维修和粉刷,否则重罚。

■经验借鉴

统一全国保护标准 精确预算专业修复

2000年西班牙政府设立国家级奖励——“世界遗产城市奖”,目的是表彰那些所在城市历史文化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修复、提升与宣传有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西班牙文化保护修复有十条标准,包括对损毁的预防、治疗性保护,以及复原后的修复报告、修复后文物的监控等。

1985年西班牙出台《西班牙历史遗产法》,其中规定建造公共设施的经费中的1%必须用于西班牙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丰富,或用于促进艺术创造,尤其是有关文物及其环境方面的艺术创造。该条款被称作“1%文化”政策。

创办文物保护学校 培养大量专门人才

为了培养文物保护专门人才,西班牙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每年为保护文物古迹投入数十亿欧元。西班牙创办文物保护学校,培养大量专门人才。

而西班牙在遗产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教学,可追溯至1942年颁布的法令。按照该法令规定,所有的国立美术学校都开设文物修复课程,通过三年专业学习后,可取得学院高级证书。

1961年西班牙成立艺术品、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物品保护与修复中央学院(后更名为艺术品保护修复学院),以保护、修复国家的历史文物为宗旨,同时也承担培训修复技师的教学职能。

■保护故事

从“遗产大国”到“遗产保护大国”

世界遗产保护,一直是西班牙政府保护历史遗产工作的重点,但西班牙将保护的范围延伸到国内历史古迹与艺术珍品。这是西班牙不仅是“遗产大国”,还是“遗产保护大国”的原因。

位于马德里的西班牙王宫,成为世界上利用与开放相结合方面最具典型意义的地方。西班牙王宫既是西班牙国王定期进行国务活动的场所,又是世界游人参观、游览的名胜古迹。在国王举行国务活动时,这里成为国家首脑的王宫;平时则对游人开放,王宫的所有厅室,包括国王登基加冕的宝座及各种精美的宫廷陈设,都能让游人参观。

延伸阅读

●历届当选城市

(1985年-2013年)

雅典、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西柏林、巴黎、格拉斯哥、都柏林、马德里、安特卫普、里斯本、卢森堡、哥本哈根、萨洛尼卡、斯德哥尔摩、魏玛、亚维农、卑尔根、博洛尼亚、布鲁塞尔、赫尔辛基、克拉科夫、雷克雅未克、布拉格、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鹿特丹、波尔图、布鲁日、萨拉曼卡、格拉茨、热那亚、里尔、科克、帕特雷、锡比乌、利物浦、斯塔万格、维尔纽斯、林茨、埃森、佩奇、伊斯坦布尔、图尔库、塔林、吉马良斯、马里博尔、马赛-普罗旺斯、科希策。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