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奇闻异事 > 正文

250岁重阳木谈“忘年恋” 寄居榕将被分离

qz.fjsen.com 2013-10-30 08:26  彭思思 谢杨 陈斯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伴生的榕树(光滑带根须的那根)明显与重阳木不一样

东南网10月3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见习记者 彭思思 记者 谢杨 文/图)泉州文化宫放生池桥旁,250岁的它,有着粗壮的树干,直径约有两米;有着高挑的身材,树高近十米;还有茂密的秀发,树阴浓密,遮盖了放生池边的桥。

它的三根粗壮的树枝间,撑起了一棵貌美的新树。远远看去,看不出是两棵树,但仔细一看,重阳古树树皮斑驳、干裂,树叶小而窄,只有拇指大小;而新树树皮光滑,树叶有手掌宽,树枝上还长有绿色小果子。新树树干约有小腿粗,紧紧依附在古树上,已经长了五六米高,树上长出的根须几乎要将古树树干都包裹住。

来散步的一位市民说,他今年快80岁了,他还是孩子时这棵大树就是这样,几十年过去了,这棵大树没有什么改变,唯一的变化,就是树上寄居了一棵新树。

古树办的工作人员周小姐说,寄生的树为寄生榕,是榕属植物。泉州市清源山上有两棵“夫妻树”,也是重阳木和榕树生长在一起。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树根相盘,树身相抱,树丫缠绕,如胶似漆,历经300多年,它们如一对忠贞不渝的恋人,引得许多年青人、老年人在此树下合影留念。

但是很可惜,泉州市园林管理局古树办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后,发现其实新树会影响古树生长。这棵新树和古树几乎可以说是并排生长了,榕属植物是生命力很顽强的植物,除了主干会扎根土壤,与古树争抢土壤营养外,新树的根茎、主干上还长出了很多气生根,会吸附在古树树干上,吸取阳光和雨水。

为了保护古树,泉州市园林管理局会协调泉州市文化宫等相关责任单位把寄生榕移除,但由于榕树生命力顽强,可能要经过多次移除工作才能完全移除。

相关报道>>>

“寄生”重阳木 小榕树还想动“绞刑”

市区文化宫这棵被缠的重阳木已250岁 园林人员将处理掉“肇事”榕树

重阳木的树叶

□早报记者 张金华/文 吴嘉晓/图

昨日,网友日月之约发微博称,泉州市工人文化宫(下面简称文化宫)放生池边,一棵250岁的重阳木枝干上长出一棵五六米高的树,形成“树上树”,在感叹这种奇观的同时,他也为重阳木感到担忧,小榕树会不会影响到重阳木的生长呢?泉州市园林局古树办工作人员小周表示,榕树缠绕很有可能将重阳木“绞杀”,他们将协调相关单位将小榕树处理掉。

昨日下午,在文化宫放生池边,记者看到了这棵250岁的重阳木,枝叶茂密,树冠圆整,看着像一把宏大的绿伞,焕发着“古树”的魅力。仔细看时,重阳木粗壮的树干上缠绕着密密麻麻又很细的根须,寻根而上,原来树桠中间还藏着一棵小树。这棵小树的叶子跟重阳木的不同,显然,它们不是同一种树。

榕属植物的叶子

绕重阳木一圈,记者发现,就在重阳木靠百源川池一侧,一根碗口粗细的树干直挺挺地扎进重阳木藏根的土壤。不用说,这就是重阳木树桠间小树的树干了。这就让人犯糊涂了,小树究竟是长在树上的呢,还是从地上往上长的?它到底是棵什么树?

“从它的枝叶看来,它应该是榕属植物。”泉州市园林局古树办工作人员小周到现场仔细查看后表示,看它生长的情况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鸟类吃了榕属植物的种子,然后把种子排泄到重阳木上,导致榕属植物从重阳木枝丫间长出来;要么是榕属植物的种子飘到重阳木旁边的土壤,从而长出小树,后来被夹进重阳木枝丫。

“榕属植物生命力顽强,它肯定会与重阳木抢阳光雨露和土壤养分的,重阳木可能会因此越变越虚弱。而且它的根须紧紧缠绕着重阳木的树干,重阳木也会被它‘绞杀’。”小周说,他们将协调相关单位,尽快把该榕属植物处理掉。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阅读:

它500岁还“长蛀牙”

500岁重阳木身上长了七处蚁穴,树医生为它诊断

东南网10月3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斯红 谢杨 文/图)昨日上午,在泉州市区庄府巷边濠沟墘路中央,重阳木旁的一辆大吊车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车上还站着一个戴着口罩的人,手里拿着电筒,这是要对树做什么呢?

原来,此前,一位摄影爱好者无意中发现了这位500岁长者有“蛀牙”,主管单位泉州市园林管理局便请来“树医生”,治理它“牙口”上的蛀虫白蚁。

“这棵重阳木,就有好几个白蚁巢穴。”有20多年防治白蚁经验的黄云南师傅说,白蚁喜欢干枯的树木,古树的“牙口”节骨眼如果老化了,便是白蚁最易存在的地方。

看泥被、找蚁穴、施药剂、封洞口,这是为重阳木除“牙口”上蛀虫白蚁的主要步骤。

黄师傅说,这“蛀牙”要根治,首先得找到蛀虫白蚁的“老巢”。“找泥被,就能找到白蚁老巢。”黄师傅说泥被是白蚁的排泄物,看起来和泥土有点像。

黄师傅仔细寻找古树牙口表面被蛀的“黑点”。找到后,黄师傅借助工具从外到里清除。敲几下,泥被就会往下掉,露出干净的树皮。清除表面当然还不够,黄师傅还得把手伸到深暗的树洞里。这时,就得依靠手电筒了,通过白蚁的活动轨迹,找到这群蛀虫的“老巢”。

接下来就是施药了。黄师傅说,关键要在白蚁的行动线路和分飞口上,“对位下药”才能击中要害。

因为白蚁本身的生活习性喜欢群居,如果部分白蚁身上有药物,就会互相传染从而达到“群体感染”,就连担有繁殖大任的蚁后,也抵挡不了药物的威力。最后,整个巢穴的白蚁就会全体阵亡。

施药之后,再用塑料膜将树洞口封住,防止露水、雨水进入树洞,影响药效。再过十天,药效一到,白蚁被灭,巢穴就能被“端”掉了。

别急,还得复查呢,“过一两个月再来检查。”黄师傅昨天一共处理了7个白蚁巢。泉州市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棵重阳木长势还不错。

相关报道>>>

500年重阳木遭白蚁侵蚀

位于壕沟墘路中央 昨喷药防治

这棵位于壕沟墘路中央的古重阳木用花圃围起来保护,不料却遭白蚁侵蚀。

本报讯 (记者陈灵)位于中心市区壕沟墘一棵500年树龄的重阳木被发现遭白蚁虫害,市园林管理局工作人员昨日对其进行喷药防治。

这棵重阳木约有4层楼高,位于路中,四周还围起来保护,树干旁有一块市园林局2006年所立的一级保护植物石碑,上面写着“树龄500年”。离地两三米处的断枝截面上,已有几排“蚁土”整齐排列。白蚁防治人员乘上吊车喷洒药物,并在喷过药的地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药水被雨水冲走。

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吴清渠介绍,目前先进行初步防治,日后工作人员还会定期来查看,若又发现白蚁将会再喷药。等明年入春气温升高,进入白蚁防治最佳时期时,工作人员还将对管辖区域内的其他古树名木进行大面积排查和防治。

市民黄女士家住这棵树附近,她说,老泉州人对这棵树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年壕沟墘重新修建时都没伤到它,而是采取让路于树的办法,树仍屹立于路中。希望它能挺过这关,坚强地活下去。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报道>>>

500年“树神”也难挡白蚁?●追踪

上药除蚁古树“回春”有望

借力大型吊车,工作人员给古树治病。

早报讯 (记者陈玲红 文/图)即便有“树神”镇住,500岁高龄的重阳木还是被白蚁啃食了7处。昨日上午,市园林局与市白蚁防治站联合为市区涂门街壕沟墘的500年重阳木除蚁。经防治站工作人员检查,这棵重阳木已被白蚁啃出大小“伤口”7处,其中4处树干已被淘空,甚至出现了蚁巢。

继早报报道之后,上周五市园林局便同市白蚁防治站工作人员对古树进行“体检”,当即便查出4处“伤口”。昨日上午,在大型吊车的帮助下,防治站工作人员再次对古树进行全面检查,后又检查出3处。“其中4处是被啃食得比较严重的,我就循着蚁路把蚁土挖掉,找到蚁穴,然后打药。”工作人员称,目前防治白蚁的方法就是药物感染法,只要几只白蚁吃到药后,便会感染给其他白蚁。大约一周之后,白蚁就会全部死掉。“上药”之后,工作人员还用塑料袋对创口进行“包扎”,以防下雨时雨水把药粉冲刷掉。

据防治站工作人员介绍,每年4月底到8月是白蚁高发季节。不过,泉州气候暖和,一般除冬季白蚁较少外,其余三个季节都是白蚁繁殖期。因此,市园林局也欢迎广大市民在发现古树有遭白蚁啃食的迹象后,拨打园林局热线反映,热线电话为22109702。

来源:东南早报

200年古树“怀里”长新树

本报讯(记者王丽虹 陈灵/文 戴涵琦/图)昨日,网友“日月之约”通过微博@泉州晚报社(微博)报料称,中心市区文化宫放生池拱桥边有一棵260多年的重阳木,奇怪的是,枝干上长出了一棵五六米高的树,形成了“树上树”的奇观,这样会对重阳木有影响吗?

昨日下午,记者与泉州市园林局古树办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文化宫,只见一棵重阳木粗壮的树干之间长出了一根不同树种的树干,直插天际。重阳木枝叶繁茂,而“树上树”的枝叶虽不如重阳木多,却长得比它高,遮挡住部分阳光。同时,从“树上树”长出的一条条气生根将重阳木树干紧紧裹住。工作人员对这棵重阳木进行检查,认为重阳木上长出的另一棵树是榕属植物。这种植物生命力十分旺盛。这棵榕属植物的出现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鸟类吃了这种植物的果实,排泄物刚好掉落在重阳木的树干(或枝丫)上,其发芽生根,最后长成了树;另一种可能是,榕属植物的果实飘落到了重阳木的树干(或枝丫)上。

工作人员剪了一些枝叶回去鉴定。据介绍,榕属植物的气生根会越长越多,将重阳木越勒越紧,抢夺其营养,久而久之,这棵260多岁的古重阳木将被绞杀。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棵重阳木,园林部门近期将协调责任单位商定解决办法,或将寄生的树木“剥离”重阳木。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