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332个重点项目今年实施 打造生态宜居泉州样本

qz.fjsen.com 2013-11-05 10:29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332个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今年实施

绿色领跑 打造生态宜居泉州样本

生态与发展能否“双赢”?在泉州,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就在一个月前,经济总量连续14年领跑福建的泉州,成为全省首个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的设区市,为明年冲刺国家级生态市奠定坚实基础。

翻开近年来泉州生态建设的“成绩单”: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连续2年全省第一、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连续3年全省第一、污染减排2012年度考核全省第二……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把泉州打造成生态宜居幸福城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生态正成为泉州的靓丽名片,带给人们新的宜居体验。  

□本报记者 谢曦

始自理念

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

从2003年2月提出“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到如今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泉州十年磨一剑,不改初衷。

面对空前的环境承载压力,泉州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生态建设、创建生态市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从泉州市生态市建设的行动方案、“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到生态功能区划、林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的编制实施,泉州注重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生态建设一步一个脚印。

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2010年至2012年,泉州环保投入累计达456.5亿元,2012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3.70%,2013年实施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332个,计划投资509.84亿元。

截至目前,泉州3个县(市)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市)考核验收(全省6个,我市3个),2个县(区)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已建成10个省级生态县(市、区)、132个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及以上生态村,创建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创新机制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泉州人总能用韧劲和巧思来化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泉州率先在全省实施辖区内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由此撬动可观的生态效益:2005年至2009年,下游地区共筹集资金1亿元。自2012年起,我市还将用四年筹8亿元补偿上游,把晋江洛阳江水资源保护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在治理“生态溃疡”的过程中,我市探索出多种富有成效的崩岗治理模式,将永春、安溪、南安等地的崩岗区分别变成了麻竹区、工业区、林草区、农业种植区、新村建设区及生态休闲区。经过治理,安溪龙门洋坑崩岗变成了农业综合示范场,年产值达1100万元。针对传统的茶园开垦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我市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全面推广“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5月以来,一场小流域“赛水质”活动,将全市21条参赛小流域大力度整治的激情点燃。永春县吾峰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投资600万元,在霞陵溪双流交汇处建起全县首个“乡镇版”湿地公园,

成为比赛的一大亮点。结合道路改造,该镇同步推进生态、水利、环保、路网建设,建成美丽镇区,下一步还将鼓励农民建有机蔬菜基地、特色水果基地等,美丽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像这样的创新举措,在全市各地层出不穷。

打牢基础

从点到面由脑入心

创建生态市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市生态建设由表及里,全面推开。

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今年9月份,全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已开工115个,已完工40个。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作也有所突破,皮革企业“五水分流”和深度治理基本完成,其中,晋江可慕集控区等66家企业整合为6家较大规模企业并全部完成产能认定。

跨境流域整治破题,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近日,晋江分别与石狮、南安签署了跨境流域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工作协议,全面启动跨境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目前南低渠、后面溪等点位水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伴随着生态市创建步伐的加快,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循环低碳等理念逐渐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公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明显提高,生态意识、绿色消费正深入校园、走入社区、贴近市民,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