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2个月徒步20公里 22名大学生绘制泉州绿地图
访湿地之美
耗时2个月徒步20公里 22名大学生绘制绿地图
绿地图展示了洛阳江两岸的生态景观和人文气息 (张云龙 供图)
核心提示
今年8月份,本报持续关注泉州洛阳桥南一侧部分红树林被毁坏,洛江区相关部门随后采取补种恢复措施一事(详见晚报8月1日第6版、8月2日第8版、8月3日第3版、8月6日第6版)。当时,记者获悉,厦门大学绿野学生协会将协助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勘测并绘制一张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绿地图,作为宣传保护红树林的一部分。昨日,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同学向记者展示了这张绿地图,“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的功能,唤起大家保护家园的意识。”
□本报记者 雅玲 俊彦
缘起 学绘绿地图 选定来泉州
8月份,厦大绿野协会开展了湿地营活动。在营会上,志愿者们了解了绿地图的基本概念——它是以普通的地图为基础,同时具有教育、自然生态、人文史迹等标志的多功能地图。这一概念起源于1992年,首份绿地图在美国纽约创作而成。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绿地图的概念扩大到世界上51个国家和地区。
志愿者们以绘制厦大绿地图作为练习作业,进一步掌握这一技能。志愿者李鸿滨分享道:“画绿地图让我们对身边的环境有一个深入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美好的地方。”
志愿者张云龙是漳州人,去年从厦大化学系毕业后,开始在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工作。热衷环保的他一直致力于绿地图在红树林地区的推广,“一份绿地图可以将红树林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文化展示出来,既可以做宣传展示之用,也是重现社区的途径之一。”通过查阅资料,志愿者们认为泉州地区的红树林面积较大,而且周围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便一致决定暑期在泉州开展绿地图的绘制工作。
相关新闻
- 2013-06-07温地保护反思:死景观与活生态 泉台探索合作发展
- 2013-06-04石狮开展泉州湾河口湿地修复工程 多方呵护
- 2013-05-06奇特“高山湿地”长满水草 成因有待考证(图)
- 2013-04-18泉州湾河口湿地补种红树林 30名志愿者参加
- 2013-04-17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 洛阳江滩涂将添200亩红树林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