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最后一位倒马桶老人:为了一句承诺倒了30年马桶
老人见证了泉州30年间的卫生变化
日薪仅5元 邻里感谢她
倒马桶并不是一份体面活,蔡若英却笑着称之为“倒夜香”。倒马桶的工资微薄,蔡若英却毫无怨言,当年从老街长手中接过挑马桶的扁担时,蔡若英连工资多少都没问,她承诺要做好这份工。据水门社区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社区开给卫生员的工资一个月是10多元,几年后涨到一个月400多元。工作人员约摸算下,在蔡若英默默工作的30多年里,总收入不超过5万元,每天工资不超过5元。
蔡若英倒马桶,最不能理解的是儿子。母亲有着稳定的退休金,为何不在家享清福。但蔡若英有着她质朴的想法:许下承诺、必要信守。日子久了,儿子、媳妇也被母亲的行为感动。蔡若英生病的时候,媳妇主动扛过扁担挑马桶。
在街坊邻居中,即使不能叫出蔡若英的全名,大家也都知道这位倒马桶30多年的老人。每天上午,当蔡若英从水门巷热闹的早市穿过,街坊邻居都会向她点头问好。每次蔡若英买菜,店主总都给足了分量,大家对她怀有深深的谢意。
城市发展变迁 倒马桶成“绝唱”
上世纪90年代,泉州开始旧城改造,越来越多的老街坊有了自己的家庭卫生间。那时人们第一次用上坐式马桶,手一按水一冲,全家人像过年般开心。后来,家家户户基本用上了卫生间。7年前,考虑到若英的身体情况,社区辞去了她卫生员的工作。不过,街坊邻里有需要,她依然乐意帮忙。
现在,100多户邻居,只有81岁的柯秀珍老人一户需要倒马桶。柯秀珍住在马坂巷,独居且行动不便。这些年来,蔡若英除了帮她倒马桶外,还会顺带帮她打扫房间,陪她上街或聊天。但半个月前,家人给柯秀珍老人请了专职保姆,倒马桶的事自然由保姆代劳。这意味着,蔡若英正式和倒马桶说再见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