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工人文化宫附近一处公厕设有残疾人专用间
卫生 “专管”不再脏臭 用者仍见陋习
昨日中午1时许,津淮街中段一个公厕前,蔡阿婆瞅着如厕的人少,将男厕所门虚掩着,进去迅速打扫一遍,并在小便池内放入香樟脑丸,再点上一截香,驱散异味。这个公厕如厕者多,一天至少保洁五次,早上6点开门时、10点、13点、17点、22点关门这5个时间点是固定保洁的时间。有时候遇到人多,一天打扫七八次也有。
据了解,市卫生环境考评中心对公厕的考评较严格,以明察暗访的形式考评,内容涉及多个项目,包括管理、开放时间、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完好、雨天是否铺设防滑垫。这样严格的考评要求,使多数公厕有了洗心革面的改变,告别脏臭。“近年来,公厕的环境,卫生比以往有较大的改善。”不少市民认为,公厕环境正不断完善。
不过,有的人素质让人不敢恭维。昨日,记者进入豆生巷男厕所时,刚好有一名中年男子从蹲位中走出,其排便后却未冲水,而是径直离去。类似情况并不鲜见。据不少保洁员介绍,除了不冲水外,在公厕内吸烟、将卫生纸等杂物扔入管道引发堵塞、破坏水龙头等陋习也较常见。
规划 女性如厕排长龙 公厕建设“重女轻男”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繁华路段的公厕或是餐厅厕所,女厕所门前总是排起了长龙。究其原因,女性如厕的步骤比男性多,所以占用时间较长。且男厕所大多设置了小便斗,女性则需要独立的空间,因此男厕所能容纳的人数远远大于女厕所。在一些老旧厕所,男性的蹲位甚至比女性的多出许多,至少也能持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出台的《福建省城市公厕建设实施意见》规定,新建独立式公厕和附属式公厕男女蹲位比例一般为1∶1.5至1∶2,且应设有盥洗室和管理间,活动式公厕应男女分设,男厕所至少设置1个蹲位和1个小便器,女厕至少设置2个蹲位。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容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和今年我市新建、改造的公厕已全部投入使用,这些新建成的公厕,与以往相比,男女蹲位比例调整为1∶1.5,在接下来的公厕提升改造中,也将遵循这一比例。
除了公厕,商场、学校也注意到这一现象,有的已经把部分男厕改成女厕。从事楼盘和商场大厦设计的设计师林英杰说,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建筑的内部构造,他们在设计时都会适度增加女性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