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探访泉州四大名山 历史遗存与人文景观丰富

2013-11-27 10:2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文献记载,泉州四大名山,乃东北清源山,西南紫帽山,西北朋山(一说葵山)和南边罗裳山。峥嵘尽显的山代表着泉州人的风骨,它们是笃定和坚强的象征,更是泉州人宝贵的精神内核和文化遗存。

名山拱卫名城 精雕细琢展露山之风骨

清源山景区

山为城之筋骨。古人认为山川“非第以供凭眺”,也是“钟灵毓秀”之所本。幸哉泉州多山,且气象万千。

文献记载,泉州四大名山,乃东北清源山,西南紫帽山,西北朋山(一说葵山)和南边罗裳山。其实远不止这些。泉州境内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地势北高南低。远在德化,戴云山以一种傲然之气占据了泉州西北边陲,气势磅礴。而至泉州城北,山脉变得秀丽多姿,清源山扇形展开,经桃花山隐入泉州湾。还有仙公山、大坪山、九日山、灵源山、黄巢山、笔架山、大雾山……泉州之山多,可见一斑。

峥嵘尽显的山代表着泉州人的风骨,它们是笃定和坚强的象征,更是泉州人宝贵的精神内核和文化遗存。在建设“东亚文化之都”的机遇下,我们如何让泉州山的人文历史与泉州人的文化信念一同提升,迸发耀眼光芒?

□本报记者 尹文丽 游怡冰/文 张九强/图

游客在石牛山上迎接日出

探访

四大名山:历史遗存与人文景观丰富

泉州“母亲山”清源山位于市区北郊,俗称“北山”。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称。四大名山,清源居首,有三峰三十六岩洞之胜。登上峰顶,鸟瞰之下,绚丽多姿的古城映入眼帘。

清源之奇以石,紫帽之秀以峰。紫帽山钟灵毓秀,层峦耸翠,是历代诗人名士卜居旅游胜地。王十朋诗句有“清源水接南溟,紫帽山齐泰岳乔”。泉州才子陈紫峰也有“清来源水寒生北,紫染帽峰秀出南”。紫帽山位于鲤城区西南边,海拔517.8米,因常有紫云覆顶,故名。唐时,山上有金粟洞,元德真人居此修真。据传,山上原有“金粟之洞”四字,为宋宁宗避居此地时手书。明代建有道观和凌霄塔,已毁。现山上尚有宋、明、清石刻18方。又因山上花木茂盛,清幽恬静,自古有“紫帽凌霄”之誉,为泉州十景之一。

四大名山之一的朋山由大小相仿的两座山峰并列双峙,所以又名“双阳山”,位于洛江区南部,其中略大的一座叫大阳山,略小的叫小阳山。古人用“若虎而蹲,若龙而奔”,来描写它的气势,用“横冈叠献总萦蟠,忽有双尖削翠峦,并蒂秋开金菡萏,连枝露浣碧琅干”来形容它的英姿,足见它的雄奇灵秀。

罗裳山离泉州稍远,其位置在晋江的青阳和安海之间。东有玉髻峰,下有“画马石”,又有“龙湫六井”之胜。据说六井泉脉相通,汲一井则五井之水皆动,成为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观。

而作为泉州境内最高峰的戴云山,古往今来的众多名人登山赏景,发出“天下无山高戴云,低吟犹恐九天闻”的赞赏。峰峦之间有七里洋、莲花池等特色景点。九仙山孤峰耸立,文物蕴藏丰富,唐代开元丙辰年(716年)开山僧邹比坐化前雕刻的弥勒石刻造像、雕工精练,神态逼真,至今保存完好,是九仙山的镇山之宝,还有集元、明、清时期50余处摩崖字刻和诗刻。山上元代雕刻的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和千年古刹灵鹫岩、永安岩,历经修葺,香火长盛不衰,远播闽台及东南亚各地。石牛山兼有戴云山的雄伟,九仙山的灵秀,还以奇石、奇树、奇水、奇洞构成景观,令人百游不厌,每一次登临都有新的感悟。

德化九仙山

声音

山脉规划应让群众亲近山

“山脉是泉州的筋骨,其规划与开发更应该展示它与城市的融合性。所以,临城之山应尽量多地向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的整体规划连在一起,从而达到‘显山露水’效果,让人们亲近山,亲近自然。”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黄世清说,“其次,山脉还要留给城市以活动发展的空间。例如,从西湖到清源山、南少林、仕公岭、大坪山、桃花山、观音山,再到泉州湾的滨海公园一线,可规划绿道等生态休闲路线,形成山城相依的绿道系统。这种多功能城市绿道,让人们可以漫步其中,或者骑自行车游览。绿道还可以把山脉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旅游生态点串联在一起,丰富城市旅游内容,提升文化旅游水平。”

打造多元特色旅游生态圈

市政协委员、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副总经理郑伟萍建议,应规划、改造泉山路与花博园,招商引资,打造集道教文化保护、生态观光、工艺美术、度假养生、文化休闲、主题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清源山多元特色旅游生态圈,整合清源山国家5A风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创建“美丽泉州”。她认为,清源山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但综合旅游服务配套还不尽如人意。建议将泉山路两侧民宅改造成闽南特色民宿,统一规划改造,形成闽南特色旅游驿站,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也建议选址花博园,建设既有非遗沉淀,又有创意互动娱乐体验的旅游服务配套项目。

他山之石

山东泰山:启动文化挖掘战略

近年来,泰山启动文化挖掘战略,用新的视角看泰山文化,深入挖掘泰山文化圣山的中华民族特性、全世界华人精神家园、齐鲁文化的民俗经典、中国名山的独尊标志的时代精髓。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泰山文化的雅俗共赏性、历史包容性和时代发展性,满足不同水平、不同深度的文化需求,以实现历史和现代、内涵和载体、文化和项目在泰山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融合。同时,绘制景区景点分布图,编写景点故事和解说词、在各景区树立导游图。

美国落基山脉:建立特色旅游公园

在号称“美洲脊梁”的落基山脉边,美国建立了著名的黄石公园。公园自然景观有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的热台阶、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泉与温泉等。黄石公园对游客进行关于自然和文化特点的宣传,讲解从游客进入公园之前就开始了,持续到游览结束,在实现资源保护的同时,给每个游客留下终生难忘的旅游回忆。游客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黄石公园的地质演变、园内的野生动物等。此外,游客还能通过黄石公园网站设有景点的“真实”游览、互动地图、详细介绍等相关页面,提前体验黄石公园的特色。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