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古城历史 塑造城市名片
中心市区11株500年以上古树,承载泉州人记忆,相关部门将征集古树故事
核心提示
古树名木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载,是见证城市变迁的“活化石”。在千年辉煌历史的投影下,泉州可寻觅出上千株古树名木的沧桑身影,其中最为年长者达1300余年,成为泉州耀眼的城市名片。
近日,记者一行深入中心市区街头巷尾,逐一寻访现存的11株500年以上古树名木。它们身处何地,生存状况如何;穿透历史层云,又能倾听到它们怎样的故事?本期《地理》将为您一一揭晓。
现状:
11株古树藏身丰泽鲤城
在丰泽区东海街道美山天妃宫内,两株古榕树相邻而坐,遥相呼应。它们分别有着400年和550年的历史,被评为一级古树名木。虽然历经岁月的洗刷,然而记者看到,遒劲的枝桠上依然爬满了嫩绿的树叶,欢唱着欣欣向荣的生命之歌。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中心市区现存的11株500年以上古树名木共包括:榕树、桑树、桧树、重阳木、樟树等5个树种,具体分布地点为:位于鲤城区政府对面的濠沟墘道路渠化岛上的重阳木,有500年的树龄;位于丰泽区清源办事处城口社区西湖小学附近的榕树,有500年历史;位于丰泽区东海街道美山天妃宫的榕树,有550年的树龄;位于丰泽区北峰办事处肖厝社区肖厝休闲公园内的3棵550年的榕树;位于开元寺“檀越祠”内的桧树,有着600年的历史;位于开元寺大庭东侧的榕树,有800年的树龄;位于开元寺“桑莲古迹”内的桑树,有1300年的历史,是全市古树名木中年纪最大的;位于浮桥街道黄石社区的樟树,有750年的历史;位于鲤城区中山南路五湖巷7号门口的重阳木,有600年的树龄。
放眼全市,我市现有古树名木约3000多株,其中中心市区现存316株,主要有榕树、桑树、桧树、重阳木、白兰花、芒果、榔榆、莲雾、人参果、朴树、苹婆、樟树、马尾松等17个品种,已然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设想:
将征集古树故事
开元寺“桑莲古迹”内,一株千年老桑树孜孜不倦地向游客们娓娓道来它“桑开白莲”的美丽传说。
城市发展,几经变迁,一代又一代的泉州人从古树下走过,或哀伤、或悲叹、或欢笑。这些古树也同时见证和承载着一段又一段的美好记忆和故事。在东海街道美山天妃宫,72岁的谢金镇老人告诉记者,他小时候便经常在古树上游玩。“当时一群小孩子天天凑在一起,要么围着树躲圈圈,要么爬到树上玩耍,特别热闹。”站在一株550年树龄的榕树前,老人眼里满是对过去的美好回忆。
将回忆拉回现实。在丰泽区北峰办事处肖厝社区肖厝休闲公园内,记者看到好几位小朋友正绕着3株550年的古树树干嬉戏、玩耍,欢快的打闹声此起彼伏。若干年后,当他们回忆起这段美好童年时,巍然挺立的古树将是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每一株古树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泉州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吴清渠表示,今后将向广大市民群众征集古树故事,从而让更多的人认知和了解古树。
保护:
损害古树行为予以处罚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11株古树枝繁叶茂,生存状况总体良好。然而,记者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树根底部堆放建筑垃圾、树干遭遇白蚁虫害等,这些都威胁着古树的健康生长。
让人欣喜的是,今年年初我市出台《泉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明确了相关的惩罚措施,强化古树保护,如禁止攀树、折枝、挖根;采摘果实种子、剥损树皮;借用树干做支撑物、固定物或倚树搭棚;刻画、钉钉、拴绳挂物等行为。
此外,还规定:违规损伤、擅自迁移、砍伐、修剪古树名木;不按照规定的管理养护方案实施保护管理,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或者古树名木已受损害或者衰弱,其养护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未报告,并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导致古树名木死亡的,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照职权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福建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古树名木保护
需共同努力
古树名木的保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因为它们正悄然离我们而去。据报道,今年7月,中心市区顺济新桥引桥上,一棵百年古榕主干基部枯腐,两根枝干从基部断裂;今年10月,中心市区壕沟墘一棵500年树龄的重阳木被发现遭白蚁虫害;同在10月,在晋江市内坑镇加塘村,一片罕见的以黄连木为主的古树群,近年来遭遇虫蚁侵袭,已有5棵死亡……据统计,中心市区经市政府审核并公布的古树名木共计354株,分别为1983年公布的第一批120株,及2000年公布的第二批234株,截至去年7月只剩下316株。
城市古树名木为何日益变少?不能否认,随着城市的发展,树木受道路建设、汽车尾气排放、地下水位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长势衰退。然而,我们仍不能规避主观因素的作祟:由于保护责任单位监管不到位,致使古树名木遭遇虫害无人管,以致死亡;由于市民缺乏保护意识,在古树名木下堆放污物垃圾、倾倒有害污水等,甚至有少数人贪图眼前利益,擅自移植、砍伐、转让买卖。
古树名木是城市变迁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在我们呼吁有关责任部门强化监管力度的同时,也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行动中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更上层楼。
(彭斌)
链接
古树名木分级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重要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专家建议东亚文化交流可从晋江“起航”
本报讯 (记者吴拏云)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后,各界人士欢欣鼓舞,期盼迎来泉州文化新的繁荣期。日前,省内外一批著名文化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负责人就泉州如何凸显“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在晋江展开大讨论。有专家建议,晋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且保留着丰富的渔村文化、海洋文化。泉州东亚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打造可以从晋江“起航”。
参加讨论活动的晋江市政协主席周伯恭说,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晋江与泉州府县文化一脉相承。在分享荣耀的同时,理应勇于担当,主动对接,有所作为。晋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柯荣围表示,自唐代起,晋江就与日、韩两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日本大阪堺市的泉南佛国寺系东石南天寺的分炉,明代晋江海商前往日本经商时携带南天寺香火并于堺市建寺供奉;宋元期间,磁灶窑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外销窑口,依托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到东亚的日本、朝鲜。
“日本有位文化学者曾撰文提出,泉州应把东亚文化交流方面的重点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上。”泉州孔子学会会长、研究员洪辉煌称,晋江是沿海城市,渔村渔民数量不少,且保留着丰富的渔村文化、海洋文化。泉州东亚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打造可以从晋江“起航”,如深沪镇每年春节过后的开渔仪式,就是渔村民俗文化的展示。
晋江市文体新局局长黄良表示,文化的生命在于发展,晋江目前已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且拟成立晋江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积极开展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与海外的联系,特别是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的交流互动,组织高甲、木偶、南音、书画赴日韩,展示晋江的文化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