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珠算申遗成功引怀念 20年打算盘从技艺变记忆

qz.fjsen.com 2013-12-08 09:17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珠算申遗成功引怀念—— 20年打算盘从技艺变记忆

七旬老阿婆仍能用算盘

核心提示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着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在泉州,学过珠算、摸过算盘的人不在少数。曾经,每个店铺、每个普通家庭,都可见算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商贸、财务等大中专院校外,小学还开设珠算课,教学生打算盘。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财务软件的升级,打算盘遭大规模淘汰,直至现在,几乎难见算盘。

□记者 廖培煌 黄枫 实习生 王棚锋/文 林劲峰/图

辉煌 生产生活中的必需品

自打中国人发明珠算以来,算盘就是最重要的计算工具,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算盘仍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必需品,银行工作、单位财会、商店买卖,甚至普通家庭算账,都是通过算盘来完成。

每个接触过算盘的人,都有他(她)的算盘故事。

从一家单位会计岗位退休的老张,是打算盘的好手。当年,他打算盘的速度在单位无人出其右。他左手翻一大沓烦琐的账本,右手打算盘,很快就可以盘算完一本。每到年底,更是一大堆的财务数据要计算,“你叫我在纸上写出算式加减乘除,速度很慢,但在算盘上‘叭叭’几下就完成了。”

许先生在中心市区做低压电器生意,上世纪九十年代,没学过算盘的他,请教一些老师傅后,在日常生意中练成打算盘好手。“一天很多买入、卖出,计算钱款都用算盘。”

今年35岁的林先生记得,小学二、三年级时,学校教珠算,他从父亲经营的建材店里拿了一个小算盘。“我那个算盘,还是玻璃质的,外面镀合金的。”林先生为此骄傲了好一阵子。大学学习《会计学原理》,学校开设算盘课,“为了通过考试,那阵子,吃饭时打算盘,走路时拨算珠、背口诀。”但2002年毕业至今,林先生早把怎么打算盘忘得一干二净。

没落 功能敌不过电脑

“以前不会打算盘,相当于没有学过财会。”在泉港一个乡镇财政所当过多年所长的庄先生说,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念书那会儿,大家都以算盘打得精准为荣。可是,几年后,算盘逐渐落寞,淡出人们的视线。

这,缘于计算器的便捷精准。

2000年后,在计算机普及、财务软件等升级日益加快后,昔日离不开算盘的银行、单位财会人员,反倒成为较早淘汰算盘的群体。

40岁的庄女士在银行工作,是会计师,1994年参加工作,她读书时,算盘要求过普通6级才能毕业。参加工作后,打算盘是重要的工作技能,算盘人手一个。她说,从2000年开始,她们手动制作报表,通常选择电脑键盘作工具。2001年以后,基本用电脑做报表,单位新进的财会人员,大多不会用算盘,“用EXCEL,就自动生成数据结果。”她表示,现在办公无纸化电算化,财会人员只需要正确录入,电脑软件就能自动计算求和,不需要算盘进行计算,节省时间,结果也精确。最重要的是,有需要时,计算过程可以被保留,哪一环节出的错还可追溯。

销售 卖算盘的也难找了

在泉州,还有卖算盘的商店吗?

昨日,记者寻找会计账本、文具店之类的商店,都没有找到销售算盘的商店。经以前经常使用算盘的朋友指点,才找到一两家。中心市区幸福街口一家文具批发店,听到记者询问有没有卖算盘,老板刘先生露出疑惑的表情:“现在很少人买算盘了。”随后,他翻箱倒柜,才找出两个沾满灰尘的算盘。“现在很少人用算盘,就没有进货了。”刘先生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经营文具店,一个月能卖几百把算盘,基本上都是一些开店的、银行、单位的财会人员来买,那时学校也开设珠算课,很多学生也来买。

在中山南路一家会计用品店,老板刘剩勇拿出店里仅存的3把算盘。“需求带动销量,都很少人用了,销量也就下降。”他说,4年前批发过来的算盘,这几年没卖出几把。

未来 打算盘恐将成“绝技”

“早年珠算是学校常设课程,后来实际功用小,2002年课改后取消了。”泉州市教育局一位人士说,虽然用算盘的人越来越少,但它却以珠心算的形式进入幼儿园、小学课堂,一些幼儿园、小学都开设了珠心算课程。

“珠算对于提高个人记忆力、思维能力、加快阅读速度,都有不小的作用。在短时间内,能培养孩子心算能力,左右脑得到全面发展。”泉州一家珠心算培训机构苏女士解释。

据介绍,珠心算以珠算为基础,通过实际拨珠训练,到模拟拨珠训练,再过渡到印象拨珠,最终在脑中形成珠像运动进行计算。形象地说,珠心算是把手里的算盘移到脑子,它从依靠算珠到脱离算珠,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把抽象的数码变成直观算珠印象,并在脑中快速完成计算过程。

曾经将珠算作为重要课程开设的商贸、财务等大中专院校,现在专门开设珠算课的已为数不多。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就业市场的需求。有关人士介绍,财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银行、单位财会岗位,而近年来随着财会工作电算化,公司引进财务软件,财会人员不需要用算盘计算。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打算盘会慢慢荒废,甚至成为‘绝技’。”上述教育部门人士说。

相关链接>>

算盘的起源

算盘的起源至今仍众说纷纭,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著录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

相关报道>>>

申遗成功的珠算 是否该回归课堂?

买卖算盘的很少了 但晋江仍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坚持开课

王碧莲阿姨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珠算达人”。

东南网12月8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蔡培仁 文图)

核心提示:“一下五去四,一上四去五……”还记得这熟悉的珠算口诀吗?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早在2008年,经国务院审核批准,珠算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珠算成功申遗,晋江市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在晋江,还有多少人记得珠算口诀、会使用算盘?带着这些疑问,连日来,记者分别采访了不同年代、不同岗位的市民。

商场文具店

算盘难卖

在大小店铺中,营业员的面前放着一把算盘,这是几十年前能够经常见到的景象。然而,如今,无论街边小店的柜台,还是酒店前台,甚至银行的柜台都难觅其身影。一些商场和文具店里甚至一个月也不能卖出一把。

昨日上午,在池店镇池店村一家老牌文具店里,听到记者询问算盘,店主李老伯找了许久才从柜台角落里拿出一把。“30块,只有这种。”李老伯感叹,在上世纪90年代,算盘是店里最常备的东西,每次进货都要上百个,两三个月就可以卖光,但现在已经少人问津。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市区一些商场和学校周边的文具店,都没有看到算盘的踪影。在第三实验小学附近经营文具店的老板黄先生说,现在学校都没有算盘课了,只是偶尔有人来打听,由于很难卖,他开店到现在都没有进过算盘。

不同年代

不同的算盘情结

今年50多岁,家住安海鸿塔小区的王碧莲阿姨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珠算达人”。记者了解到,王阿姨是1978年晋江市第一批学习会计的人,当时在安海供销社工作的她,有幸被单位派去学习,回来后便做了出纳,可谓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和算盘打交道。

“我打算盘绝对不比计算器慢。”虽然退休在家已久,也许久未碰算盘,但王阿姨仍然自信满满地说。从书房里找到那闲置已久的算盘,轻轻放在桌子上,抹去上面的灰尘,王阿姨坐定后立即熟练地背诵起算盘的口诀,手指在算盘上快速上下拨动,“噼里啪啦”的算盘声随即响彻整个房间,那速度让人惊叹,那声音让人怀念。

王阿姨说,珠算申遗成功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她认为,珠算是比较考验人脑力和反应力的,这项技术应该传承下去。

相比王阿姨那一代人对算盘的感情,晋江大多数的80后对于算盘的记忆也很深刻。作为小学生涯中的一门必修课,不少学校都要求学生会使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并且要背诵珠算口诀。

1983年出生的李永发告诉记者,他大概是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开始学珠算的,当时班里每个同学书包里都会放着一个算盘,老师上课时,班上“噼里啪啦”非常热闹。

“那时候放学回家,还有一些同学会在走廊里,在算盘上绑条绳子,然后把算盘翻过来当滑板,一个坐在算盘上,一个在前面拉绳子。”李永发笑着说。

不少学校

坚持珠算课程

珠算似乎已经淡出人们视野许多年,现在还有人学习、使用算盘吗?

记者了解到,目前珠算推广的对象主要为四类群体:幼儿、智力缺陷儿童、老年人及大中专院校学生。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之前,珠算一直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内容,之后则被取消。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可减轻学生负担。

此外,曾一度是会计学习必修科目的珠算,其龙头地位也被取代。“有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可以取代珠算,因而珠算教学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我们学校一直以来还是很坚持珠算教学的。”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财会教研组组长陈桂发说。

据介绍,目前除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外,晋兴、安海、金井等晋江几所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还都开设珠算课程。在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珠算作为或考科目仍然保留。

“珠算是一门非常传统,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术,虽然社会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发展对传统珠算冲击很大,但我认为珠算这门课程还是很有必要保留的。”陈桂发说,十指连心,学习珠算除了能够锻炼人的手指外,还能锻炼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七嘴八舌”话珠算

陈埭坊脚村林先生:珠算,我全都忘了。不过还是感觉珠算不错,计算机让人都变懒了,中国这么多优秀的传统绝不能丢,要坚决传承下去。

永和菌边村陈先生:珠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不应该丢掉。学生不一定要熟练掌握,但至少应该让他们知道还有一种叫珠算的计算方法。

紫帽洋店村曾先生:小学时拿算盘当滑板玩过,一个礼拜弄坏了两个,还因为不会背珠算口诀,被老师罚站过。

池店锦洲瑞苑林老伯: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普及,珠算的边缘化已经很难逆转。现在,除了一些上年纪的老人还能用算盘计算,年轻一代已经很少有人会使用算盘,也很少有人会出于保护或传承的目的,坚持学习珠算。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