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鲜有观众捧场 泉州民间舞蹈的传承开发待深思

qz.fjsen.com 2013-12-11 11:34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现 状

传承遇阻 演出冷场

泉州的民间舞蹈种类在福建占据半壁江山,《拍胸舞》、《彩球舞》、《采茶扑蝶》等在上世纪50年代便声名远扬。目前,《拍胸舞》、《火鼎公婆》、《嗦啰嗹》、《鼓队舞》等民间舞蹈依然生机勃勃,《五梅花》、《开大笼》、《掷铙钹》、《八仙舞》、《四季花神》等却遭遇传承危机,甚至几近消失。

源起农闲自娱 佛事频繁得延续

泉州民间舞蹈原本是农民在春节等农闲时间的自娱自乐活动,其延续与泉州佛事活动频繁密不可分。时至今日,泉州民间迎神赛会、节日庆典等,都能见到《舞狮》、《高跷》、《踢球》等表演队伍,有时长达数里。

民间舞蹈的流传与泉州戏曲也有渊源。现在《彩球舞》表演中,表演者身穿丫鬟服饰,就是保留了梨园戏“下南”《郑元和》中《彩球舞》表演的特点。而泉州民间舞蹈与泉州戏曲的流传也是相辅相成的,在《郑元和》中,《彩球舞》、《拍胸舞》作为泉州地区家喻户晓的民间舞蹈节目加以整体保留,两支舞蹈原汁原味的表演内容因梨园戏的传播而一同保留了。

学习表演的多 专注研究的少

泉州民间舞蹈与群众十分贴近,许多表演者并非专业演员,只因兴趣浓厚而从事舞蹈表演。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泉州民间舞蹈遍地开花,如鲤城区的10个激情文化广场试点由政府拨款开展演出,在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为市民表演《大鼓凉伞》、《拾音》等。部分学校专门开设了民间技艺学习课程,并邀请民间技艺传承人专门授课。不少企业把民间舞蹈作为公司庆典活动的表演节目,组织员工学习。

“学习泉州民间舞蹈的主要是学生或企业员工,人数虽然不少,但纯粹为了传承或研究舞蹈而学习的人却很少。”泉州《拍胸舞》市级传承人杨清端告诉记者,为能及时表演节目,一般他只教简化动作,“目前泉州地道的《拍胸舞》表演者已不足200人。”

“传统民间舞蹈只是一种文化形态,如果不能经过更深层次的发掘、加工、创作,很难搬上舞台,传承下来也有难度。”泉州歌舞剧团团长陈伟亮说,融合泉州民间舞蹈的歌舞剧依然存在创作力量较为薄弱、演员队伍的培养力度不够等问题。鲤城区舞蹈家协会主席周琼琼表示,现在民间舞蹈的传习面铺得很广,从小学生到中老年人都在学习,然而学术性、专业性、研究性的传承者缺乏。

登上专业舞台 鲜有观众捧场

为了让泉州民间舞蹈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作者对表演动作、音乐等加以改进,并创新表演形式,大胆尝试将多个舞蹈整合在一场表演中,让泉州民间舞蹈化身“阳春白雪”。

2006年亮相的《光明之城》,汇聚了地方音乐、戏剧、民间舞蹈、宗教文化、海丝文化等内容,在艺术、包装、表演等方面都打破了老传统。近两年登场的《古厝娶亲》,融合了南音、北管、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等具有泉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出戏时间不长,但民俗亮点不少。”泉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古厝娶亲》编剧蔡湘江说,《古厝娶亲》是泉州拓展旅游文化市场的一个尝试,整场表演约一个小时,演员30名,小规模更利于市场化运作。

遗憾的是,尽管表演十分有特色,却鲜有观众捧场。“观众看了都说表演很精彩,可几乎没人会特意掏钱看表演。”陈伟亮说,泉州尚未形成文化消费氛围,如果没有赠票,表演通常遭遇冷场。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