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百年泮宫重获“新生” 门楼修缮完工恢复行人通行

qz.fjsen.com 2013-12-13 08:18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百年泮宫重获“新生” 门楼修缮完工恢复行人通行

旧屋顶移至府文庙广场成新景点

泮宫重修秉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核心提示

昨日,路过中山路的李小姐惊喜地发现,泉州府文庙泮宫门楼已修缮完毕,可供行人通行。泮宫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府文庙的附属建筑,亦称“圣贤门”,相当于“校门”,是许多老泉州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其宋时建筑已废,1914年重建的仿古牌楼也历经多次修缮,于2008年一度被鉴定为危楼。今年3月,泮宫门楼正式启动维修工程,历时8个多月,终于于近日重获“新生”。

□本报记者 石伟琴 陈灵/文 陈小阳/图

现场 重修工程竣工 游人驻足拍照

临近中午,藏在云里的太阳终于露脸。矗立于中山中路的泮宫门楼在柔和日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彩绘屋脊、龙形雕塑、雕梁画栋,整栋门楼原汁原味地呈现其固有形态。门楼下已恢复行人通行,不少到府文庙游玩的游客在门楣横书“泮宫”二字下合影留念。

“泮宫门楼的重修工程已经竣工。”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何振良介绍,现正整理相关材料,报请省级和国家级文物部门进行工程验收。“还差二楼的一副楹联,正在搜罗先贤所著契合儒家文化的文史资料。”他说,若在历史资料里找不到合适的对联,文庙将会向社会公开征集,再请名家题写。

“泮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的附属建筑之一,也是中山路通往府文庙的通道,在封闭施工的8个多月里,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何振良希望,市民继续抱着景仰先贤的态度,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要在门楼下摆摊设点。

展翅的“小天使”构件颇具沧桑感

重修 曾被鉴定为危楼 依百年前模样重建

在鲤城区长大的李小姐说,小时候听说,上学前先拜孔子,考到进士、状元后,还得从泮宫经过祭拜孔子。何振良介绍,周代诸侯的学校就称为“泮宫”,进得了泮宫,说明学业有成,鱼跃龙门。

不过,如今我们看到的泮宫已历经多次重修。据了解,始建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的泮宫是牌坊式建筑,已废。1914年,南安爱国华侨李功藏捐资将其改建为两层三开间歇山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门楼。1987年和1998年曾有过两次修缮。2008年,近百年历史的泮宫被鉴定为危楼,并多次发生构件坠落情况,相关部门制订了临时保护加固的方案,并向上级部门报送维修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3月28日,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泉州府文庙内大成殿、泮宫、明伦堂环境整治及东西书斋维修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泮宫的维修方案。今年3月,泮宫门楼正式启动维修工程,维修过程既坚持对文物本体的修缮,也注重对病害产生根源的治理,具体从木构、墙体、屋顶瓦件、防虫防腐等方面进行修缮。重建的门楼上的“泮宫”二字拣取了泉州名人吴鲁的名篇《百哀诗》中的“泮”、“宫”二字。

对于有网友质疑重建是否让泮宫门楼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何振良表示,因为原来的水泥建筑已是危房,有倒塌危险,只有通过重建才能彻底解决,“重建秉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和保存文物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结构、材料和工艺技术的要求。”

泮宫门楼旧屋顶成府文庙广场新景点

变化 旧屋顶搬“新家” 70米挪动7天

穿过门楼来到府文庙广场,在蔡清祠东侧的绿化带上,记者看到了泮宫门楼旧屋顶,旧屋顶被置于一米多高的底座上,四周围有两道铁栅栏保护着。虽然旧屋顶上的红色木梁和彩绘图案已掉漆,展翅的“小天使”构件也颇具沧桑感,但正是这古朴的质感和韵味,将其与周围的红砖古厝融为一体,成为府文庙广场的一个新景点。

“这个旧屋顶建于上世纪初,对展示泮宫古建筑的历史,以及钢筋水泥材料在古建筑上的应用有一定意义,结合专家意见,我们决定对这个长6.25米、宽5.55米的建筑进行整体保存并展示,尽力保留泮宫门楼的文物价值。”何振良表示,旧屋顶原有的部分木头构件,如实木牌架等,已被挪至新泮宫的屋顶上。

他介绍,由于旧屋顶为砼仿木结构,重达22吨,迁移过程用钢板、钢管慢慢整体平移,以求保留历史信息。从泮宫至府文庙广场间有一座小桥,桥面没有屋顶宽,因此在迁移过程中,拆除了桥两侧护栏,再在桥面上架木板、铺“工”字形钢轨,花费了2天时间旧屋顶才顺利过桥。此后,又利用人工和小型吊车相结合的方式,将旧屋顶从石路抬上绿化带的底座,“从泮宫门楼移至蔡清祠东侧绿化带,不到70米的距离,花了7天。”

相关新闻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将修缮1年

预定27日公开招投标

本报讯(记者 石伟琴 陈灵)随着泉州府文庙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泮宫重修完毕,府文庙大成殿的修缮项目也将启动公开招投标。昨日,记者从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获悉,如果一切顺利,预计本月27日开标,之后将进行约1年的修缮。

昨日,记者走访大成殿发现,在大成殿的西北侧有一根用脚手架固定的柱子,部分柱体已经有些腐朽、破裂,甚至出现下沉的迹象。“如果不及时维修,可能会坍塌。”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何振良介绍,泉州气候湿润,多台风暴雨,加上正常的风化、老化,府文庙的房屋结构出现了破损,特别是大成殿的破损更严重,屋面渗漏、屋脊年久失修断裂下沉、墙体倾斜变形等。他说,古建筑的维修一般遵循10年至15年一小修,30年至50年一大修的规律,目前泉州府文庙正好处于大修期。

根据今年福建省政府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府文庙保护规划》,泉州府文庙将分为近、中、远三期进行规划保护。其中,近期规划安排在2013年至2018年,全体推进府文庙古建筑群各个单体建筑的维修保护,“大成殿从去年开始准备修缮,目前为公开招标的预告阶段。”

“不过,大成殿工艺繁杂,既有闽南古建筑的传统艺术风格,又有中原大规模礼制建筑的特点。在大成殿维修的同时还要做好彩绘的保护工作,难度大,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高。”何振良表示,施工单位施工前必须先勘察损毁严重的地方,做好局部的拍照、录像等留底,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很多疑难杂症。

据了解,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宋太宗三年迁建到今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泉州教育文化至高的殿堂。府文庙大成殿保存了典型的宋代府殿式营造法式,在全国孔庙里都较为罕见,整个房顶布满了精美的彩绘,各种脊梁犬牙交错,给人庄严古典又高雅大气的感觉。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