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摸底 居民收藏不列入范围
泉州顺利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摸底 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昨日记者从泉州市文广新局获悉,目前泉州已完成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初步摸底工作,接着将进行详细普查登记。 五年三阶段 可移动文物大盘点 去年10月8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要求在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31日,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分三阶段进行。其中,2012年9月至12月为普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标准和规范,开发软件,开展培训、试点工作;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第二阶段,主要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和审核;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普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目前已经完成初步摸底调查,接下来我们将逐一细致地登记。”泉州市文广新局博物馆科许科长称,以前的工作主要是前期筹备和初步摸底,待详细地入户逐一登记后,方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据介绍,普查内容包括统计国有可移动文物数量、类型、分布和收藏保管等基本信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将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普查报告,建立普查档案和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名录。 居民收藏 不列入普查范围 此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可谓泉州市范围内的一次文物家底“大盘点”。许科长表示:“开展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利于摸清泉州可移动文物的家底,掌握和科学评价泉州的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文物保护体系。” 据介绍,此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是泉州市境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具体包括1949年(含)以前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和重要文献资料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1949年后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及《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目录的也列入普查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收藏的虽然也是文物,但不在此次普查范围内。 ■相关链接 1.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也指可以携带、移动、活动的文物,包括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单位包括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或民间收藏等。 2.所谓普查的标准时点,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信息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的情况。 |
- 2013-09-04石狮普查可移动文物 统计数量类型分布等信息
- 2013-05-04石狮开展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 挖掘对台特色文化
- 2012-06-10泉州考古收获颇丰 第三次普查共登记文物381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