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厦深铁路特别策划:泉州深港情缘 不能不说的故事

qz.fjsen.com 2013-12-16 08:38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五波入港潮 6%港人是晋江人

《晋江华侨志》记载,19世纪香港开埠以后,移居香港的晋江人逐年增多,1930年前后,定居香港的晋江人已数以万计。

1938年厦门沦陷,不少晋江人逃往香港。据统计,当时新到香港定居的晋江人达近万人。

抗战胜利后到上世纪50年代,有四五万晋江人移居香港。他们多数聚居于北角,北角因此有“小晋江”之称。

1953年后,前往香港的晋江人日益增多。据统计1955年至1959年获准前往港澳的人(绝大部多数往香港,下同)达16834人,平均每年3367人;1960年至1965年为12350人。

1976年后,入港潮再次掀起,仅1979年经批准前往香港的就有2396人。

据1987年侨务部门统计,在港澳的晋江人已有29.85万人(其中澳门2万多人),占香港总人口数的6%。

在港晋江人:守望相助 分布广泛

据《晋江华侨志》记载,早期移居香港的晋江人主要从事拓荒,一小部分经商。

随着移居香港晋江人逐渐增多,上世纪30年代以后,人们所从事的行业也逐渐繁难,有走街串巷或摆摊设点的小买卖,也有开设商行,也有内地商行在港开设分行或工厂,如王少平就于1933年在港开设淘化大同分行。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香港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港晋江人也创建了不少颇具规模的企业,涉及金融、航运、建筑、房地产、制衣等行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晋江同胞为了联络乡情,守望相助,先后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同乡社团。

在港石狮人:促使石狮变“小香港”

上世纪80年代,香港泉州人回到家乡后,带来的香港最前沿新事物刺激着侨乡人民的心。

石狮人发现,按照当时外汇比价,100港币只能兑换27元人民币,但若把港币换成洋货带到内地销售,则能实现1港币换1元人民币的“增值收获”。于是他们委托港澳乡亲购进大量物品,到当地市场出售,以此完成第一笔原始积累,拉开了石狮“小香港”的繁荣序幕。

部分石狮商家从“洋货”热销中看到商机,开始建立小作坊仿制洋货出售,其中尤以服装为多。此后,更多定居香港的石狮人带着资金、信息与市场经验返乡,与乡亲合开工厂。小作坊长大成工业企业,并催生了服装产业的兴起,石狮逐渐成为中国的服装之都。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