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19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邵珣 黄谨 通讯员 杨晓民 文/图)老话说,好人有好报。南安美林金枝村人杨用艺定是相信这句话的。
杨用艺过世17年了。那年他30岁,路遇歹徒后奋起直追,将对方追入溪中,自己也跟着下水,最终因体力不支,不幸牺牲。
上天给了他一个好妻子。他离去时,妻子陈金玲28岁,对一家老小不离不弃,肩扛起这个失去了顶梁柱的家。
杨用艺追歹徒牺牲的第二年被追授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这个男人的英勇,这个女人17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他们这个贫困的家,打动了众人——
每年逢年过节,各级部门都会到杨家慰问,送去慰问金;
南安有关部门特事特办,批给杨家一块宅基地,并减免相关的土地使用税费;
社会各界捐资出力,帮杨家装修好了这栋三层的小洋房……
他
路见不平,追歹徒时牺牲
杨用艺的人生,定格在1996年9月7日。
当天晚上,金枝村村口放电影,杨用艺被大伙招呼着一起看。电影散场,他走在回家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叫喊“抢劫了,救人啊”,他赶紧循声追去,发现求救的是一名女子,询问后才知女子身上一条金项链遭歹徒抢走。
歹徒还没有跑远,杨用艺二话不说追了出去。发现被人追,歹徒情急之下跳入旁边的溪中,游往对岸。杨用艺立即跟着跳了下去,想要抓住歹徒。
令人惋惜的是,因为体力不支,杨用艺不幸溺水身亡。
爱帮助人,赢得妻子的爱
丈夫走了17年,陈金玲依然记得当时那份几近晕厥的悲痛和不知所措的茫然:公公婆婆年逾六旬,3个儿女还年幼,往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他会去追歹徒,这很正常,他一直都是这样的人”。陈金玲老家远在陕西,她与丈夫的相识,也源于他当年的出手相救。
陈金玲年轻时,到山西帮表哥带小孩,某天她到公厕上完厕所,出门后被一名醉汉紧追不舍,她一路小跑回宿舍,关上了门,可醉汉不依不饶,开始踢门,她很害怕。
幸好,住在附近的杨用艺及时发现,出手相救。后来,两人来往越来越多,直到坠入爱河。
“他很爱帮助人,我就是认定他是好人,才会从那么远嫁到泉州来的”。3个儿女长大后,陈金玲一遍遍地为他们讲述丈夫的事迹,讲述他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在孩子们眼里,父亲就是个英雄。
她
外出打工,扛起贫困的家
失去顶梁柱的杨家,除了杨父的一点退休金,几乎没了经济来源。
远在陕西的娘家人希望陈金玲能回老家重新开始,婆家人也很看得开,公公婆婆甚至劝她,说她还年轻,如果有找到合适的人,就别委屈了自己。
陈金玲坦诚地说,她不是没有过这个想法,但她担心,如果找的人,和自己的孩子合不来,该如何是好?因此,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她自己否决了。
为了贴补家用,陈金玲四处打零工,在丈夫去世的第二年,她只身前往深圳打工,这一去,就是7年。“那是最困难的一段日子,每到过年过节,我都要想办法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不能让他们跟我一起受苦”。
17年坚守,打动大家的心
这些年,在陈金玲个人努力之余,省见义勇为协会、市见义勇为协会及相关部门,都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这家人。
市见义勇为协会一工作人员说,除了杨用艺追歹徒牺牲的事迹突出外,其妻陈金玲17年来的坚守,也打动了大家的心,因此几乎逢年过节,各级部门都会到杨家进行慰问,送去慰问金。
两年前,得知杨家六口人挤在一处又破又旧的老屋内,条件非常艰苦,南安有关部门特事特办,批给杨家一块宅基地,并减免相关的土地使用税费。
杨家用多年来的救助款,并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三层洋楼。可就在楼房建好不久,去年年底,陈金玲在打工时摔断了脊椎,不久后,又生了一场病,做了手术,更令人沮丧的是,陈金玲从此没办法再做重的体力活。
他们
善有善报,圆了多年心愿
花了大笔医药费,新房一直没法装修,欠下的债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清。
今年1月,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会长傅镛堃、泉州市见义勇为工作协会会长李永木又一次到杨家慰问,得知杨家的困难,决定帮助解决。两级单位共同筹措到15万元,送到杨家。
因为材料与人工费涨价,15万元只装修了一大半,楼梯扶手还没做,这对家中两个80岁左右的老人来说,非常危险。市见义勇为协会领导,经研究决定再次拨出5万元,资助杨家。
上周,一家人搬进了装修好的敞亮新家,陈金玲感慨地说:“盖一栋楼给家人住,这一直是丈夫的一个心愿,这么多年了,在这么多人的关心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一家人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