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化观光旅游相结合,是工艺美术企业打开国内市场的一种尝试
东南网12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冷冷)“涨海声中万国商”,宋元时期,古老的刺桐城向世界贡献了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和航船。时间轴拨转至今,新膺“东亚文化之都”名衔的泉州,正在向世界输出更多富含传统文化、展现传统工艺的文化产品。
德化陶瓷、惠安石雕、安溪藤铁家居用品、张坂木雕、漆线雕……在金融危机、外贸下滑的大背景下,泉州的工艺美术类企业,除了兼顾海外生意之外,还看中了家门口的市场,内外销“两条腿走路”渐成趋势,掀起一场自主造牌抢滩国内外市场的争夺战。
而做内销,就必须重视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业内人士称,“文化这个概念,就派上了用场。”在自主造牌的道路上,科技提升、设计至上、丰富文化内涵、策划文化营销,都是值得肯定的尝试。
文化观察·产业篇
走出去的工艺:德化瓷闯向奢侈品界
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陈仁海,眼下绝对是德化陶瓷业界的当红人物。11月份刚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中国梦·中国白”全球鉴赏会,归来的他看上去相当兴奋:“外国人对德化瓷的材质和工艺都很佩服!春节后再接再厉,我们要到联合国总部做一场!”
陈仁海所说的鉴赏会,从9月份开办,已先后到过厦门、泉州、福州、龙岩、美国纽约,接下来,还会沿着“海丝之路”巡回展览。他的目标是跻身奢侈品界,在他看来,外国人唱主角的奢侈品界,有名车、名表、名包,唯独没有奢侈品级的生活艺术瓷,德化陶瓷完全有能力填补这一空缺。
“人们说起泉州,都知道海上丝绸之路,其实还有丝瓷之路一说。瓷器绝对是海丝文化的主角之一。作为东方最高工艺水平的象征,德化瓷器有最好的材质,有传承五六千年的顶级雕艺,如果结合当代的高科技手段,进行产品设计提升,加上品牌运营,一定可以在国际上打响品牌,跻身奢侈品界,最大限度地提升德化陶瓷的产品附加值。”
一些工艺美术企业开始注重文化营销,图为一漆线雕主题会所
家门口的市场:工艺品纳入旅游观光
前晚,一场“如‘瓷’生活”圣诞嘉年华活动,打破了德化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往常的静谧。在这个美轮美奂的陶瓷世界,各种与节日相关的主题陶瓷展示,引来中外客人啧啧称奇。陶瓷DIY,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别具特色的陶瓷音乐杯,活跃了现场气氛。
专营圣诞礼品、复活节工艺品、欧美节日工艺饰品出口的顺美集团,2011年开始策划和建设陶瓷文化生活馆,并邀请了台湾相关设计团队操刀包装。集团总经理助理徐海燕说,生活馆借鉴了台湾流行的“观光工厂模式”,注重向旅游观光者展示产品活态的生产过程。
“此次圣诞嘉年华和接下来的文化旅游节是公司节日营销的第一次试水,希望用文化营销的方式尝试拓宽国内市场,减少中间商环节,让更多顾客更方便地接触到德化陶瓷。现在公司的陶瓷文化生活馆已成为工业旅游景点,我们会跟各大旅行社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出一条工业旅游的路子。”
更宽阔的路子:借文化作壳自主造牌
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产业发展科科长许伯毅说,在泉州的文化产业中,工艺美术占大头,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包括德化陶瓷、惠安石雕、安溪藤铁家居用品。此外,张坂木雕、漆线雕、永春香品也渐渐有了一些产业化发展的尝试。
“泉州的工艺美术企业,以前主要依靠外贸出口,大都以贴牌加工起家,为国外客户做订单。近年来,受金融危机、欧美经济水平下滑等多方面影响,外贸订单有所减少,于是企业开始尝试兼做内销,而做内销,就必须重视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美誉和知名度。这时,文化这个概念,就派上了用场。”许伯毅分析,在自主造牌的道路上,企业有的靠科技提升、有的以设计至上、有的靠丰富文化内涵、有的靠策划文化营销,都是值得肯定的尝试。
“泉州的工艺美术类产品要增加附加值,走艺术品拍卖收藏,也是一条很好的路子。但是泉州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拍卖行,拍卖活动也不够活跃。打造更规范、更活跃的拍卖平台和拍卖活动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此外,泉州工艺美术产品还可以尝试和建筑装饰装修、旅游等行业领域进行更多的跨界整合,开拓更广泛的市场。”
数字说话
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71亿工艺美术类占比过半
工艺美术是泉州文化产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
据泉州市文改办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今年前三季度(1~9月),泉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71.57亿元,位居全省9个设区市首位,同比增长25.4%,占GDP比重达5.1%。其中,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完成增加值98.13亿元,同比增长32%,出口交货值221.85亿元,同比增长44.7%。石雕、陶瓷、藤铁家居三个类别的产值和出口均保持超过10%的增长速度。
多个文化旅游融合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今年精心筛选74个较为成熟的旅游招商项目,涵盖人文历史、闽南文化、海丝文化、宗教文化等,总投资额807.65亿元。截至目前,有14个项目成功签订意向协议或正式合同,总投资额363.37亿元。
坊间争鸣
让大师经济引领产业
惠安县委宣传部部长蒋向群:目前惠安雕艺企业有843家,2012年全县雕艺行业实现增加值49.24亿元,占GDP的12.7%;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认为,发展惠安雕艺不能离开传承,在巩固传统产业规模,保持工艺不变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未来。
如何坚持产业和创意两条腿走路?我认为,探索提升产业的文化、艺术内涵和品牌,让大师经济引领产业走“智造”,走品牌高附加值道路,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因为大师本身就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工艺美术标杆、引领企业者,他们不仅工艺超群,对市场有很高的敏感度,更是企业间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是把设计研发转化成艺术产品、把文化转化成产业、让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的关键。未来惠安雕艺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文化的注入、形成和提升,培养大师经济就是核心。
大师文化企业,必须具备多年的文化积淀,拥有自己的创作团队、创作活动、设计研发创意、展示平台和市场空间,甚至能把更多游离的设计师吸引过来,挂靠在品牌之下,使企业最终能生产出具备文化特色、内涵,有设计研发、有差异化的艺术精品。
代表声音
切实扶持工艺美术大师
泉州市人大代表陈淑恋:泉州工艺美术类产品要走产业化道路,“注重传承”绝对是基础之举。没有精湛的工艺特色,我们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更谈不上后续的宣传。
从传承角度讲,现在的大师评选和扶持制度还没有落实到位,仍有一批工艺精湛却不擅宣传、没有精力去申报的大师游离于制度之外,没有得到相应的职称和扶持资金。
想要评出真正的大师,政府应深入基层切实走访了解。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赛事,公平竞争,评出真正的大师,给予扶持。
加大研发投入破解低端
泉州市人大代表许庆水:日本、台湾等地的工艺美术类产品很早就在往高端艺术化发展,而泉州很多工艺美术品还处在比较低端的同质化发展水平。
比如说德化陶瓷,主要以日用的茶具、餐具为主,外观设计大同小异,没有大的卖点。产品质量和管理都比较粗放、没有集约观念,唯一竞争点就是价格。
破解低端同质化的唯一办法就是投入研发费用,开发出设计新颖、有科技含量、有文化内涵、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有创新,路子只会越走越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