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一个人学校背后的教育隐痛 多数人被迫异地求学
声音 专家学者:城镇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肖北婴认为,德化乡镇学校的现象,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十几年来,很多地方对此进行探索,应该可以慢慢完善。”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刚认为,这是“农村空心化”引发的问题,由于学生过少教师多,且都是年纪大的教师,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很难保证和提高,这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也可能有影响。 人大代表:发展乡镇经济吸引生源返乡 对比德化的现象,泉州市人大代表、泉州九中校长张萍萍说,近年大量外来工子女涌进泉州市区的中小学,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市区学校过于饱和,很多外来工子女找不到小学入学。 “今年丰泽区小学生有近三分之二是外来工子女,初中的比重也占58.5%,其中不少来自德化等外县市。”张萍萍说,现在很多市区、城镇的中小学一个班级就有五六十个学生,但其实“小班化”会让教学更加轻松。 张萍萍建议,最好的出路是发展当地经济,把这些“出走”的劳动力吸引回去,从而带回生源。 |
相关新闻
- 2013-12-25年终盘点:2013年教育大事,我们一起见证
- 2013-12-25学者评2013十大性与性别事件:校长开房入选
- 2013-12-24中纪委:部分官员出入私人会所搞权钱权色交易
- 2013-12-19泉州将会设立“专递课堂” 传送优质教育资源
- 2013-12-16市实小洛江校区明年招生 计划招一年级四个班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