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31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陈冷冷 陈丽娟 黄谨 文/图)上周日,“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言献策座谈会在泉州市区源和堂1916文化创意园顺利举办。这意味着,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历时4个多月,精心包装120多个版面,先后展开“文化大擂台”、“三城大视野”、“文都大平台”等三个阶段详细报道的“东亚文化之都·醉美光明城”大型策划,圆满收官。
座谈会持续了近3个小时,10多位专家来宾高屋建瓴,围绕四个文化类主题“传世”、“传承”、“传播”、“传扬”,阐述了各具价值的观点。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应兼顾传统与现代,充分利用时代元素。比如,古城复兴改造,需要让百姓得到实惠,保护和利用才能长久;传统文艺,除了继承基础外,还应追求创新,包容新文化;文化,还应借助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艺术大师的力量,才能推介到更远的地方。
策划收官之后,我们仍然诚恳地希望市民网友、各界人士与我们保持互动,积极建言献策,只要您对文都建设有好点子、好创意,就请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讲出来。我们将把您的真知灼见及时反馈给“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2014年泉州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传世
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而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及其外观,是一座城市维系长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形象可以传世,并带来资源,聚集人才,提升品位。城市形象建设是城市魅力的源泉,而这种建设的本身就是文化建设。
“海交馆的陈列如今还是20年前的样子……我们的传统文化突出,但时代元素展示还比较缺乏。”
——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条沯
泉州市书协赴韩国光州举办中日韩三国书法联展期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正在建设亚洲文化殿堂,以及持续不断地举办一些艺术类年展。这不仅为当地带来旅游观光等经济好处,还为市民带来了文化上的受惠,当地市民的文化观念和视野都是不同的。
相较之下,泉州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尽管明年计划举办100多场文化活动,但我想知道,我们将以怎样的设施来迎接海内外的观众呢?文化基础设施需要不断维护甚至更新,比如,海交馆的陈列如今还是20年前的样子,侧面反映出我们对文化还不够重视。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兼顾传统与现代,我们的传统文化突出,但时代元素展示还比较缺乏。
“古城发展可以成为第三产业的突破口……引入动态的非遗展示和文化业态,为古城居民带来实惠。”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
泉州这座城市能在评选“东亚文化之都”时胜出,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这里,一些古老的文化能真正地存活下来,拿得出去,并展示给人看。
2009年,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做关于泉州古城开发与利用的课题,并作为市政协提案递交给市政府。这次获评“东亚文化之都”,我认为可以给泉州的古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给区域产业升级带来价值,古城发展可以成为第三产业的突破口。
比如,西安进行旅游开发,把老街区划圈保护起来,门票卖到160元。古城保护要有利用,光保护没有利用,大家没有动力;光利用没有保护,那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泉州可以西街片区为突破口,营造一个观光区域,引入动态的非遗展示和文化业态,为古城居民带来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