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年” 泉州召开经济工作会议

qz.fjsen.com 2014-01-01 09:56  陈东升 徐锡思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13年,泉州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泉州晚报 陈英杰 摄)

东南网1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东升 徐锡思)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泉州今年将扎实推进“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三大战略。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除了在传统产业转型、商业模式创新、金融改革等方面加码外,泉州还将立足“东亚文化之都”打造多元文化都市,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昨日,泉州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黄少萍介绍,2013年是保稳求进攻坚取得重要成效的一年,各级各部门不断升级帮扶企业措施,大力推进“五大战役”、“招商大会战”、“第三产业发展年”等活动,合力促进经济稳步回升。

关键词:多元文化都市

启动西街改造计划对接“海丝”战略

2013年,泉州荣膺“东亚文化之都”称号,为泉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为此,泉州将在今年精心策划框架内100多场重大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打造享誉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

同时,泉州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了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古港转型升级行动、新区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加快全域文化资源提升联动四个战略。其中,首要任务是尽快启动西街片区改造。

“西街片区的改造要很慎重。”黄少萍说,西街片区改造应充分与国家文物部门沟通,在保持原貌和开元寺文化氛围的同时,连接中山路、钟楼等资源打造旅游文化一条街。

西街片区的改造,将推动泉州古城“三片一线”核心区整体保护开发利用,在保护文化生态、延续历史文脉的前提下,逐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融入现代休闲、创意、娱乐等元素,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

古港转型升级活动,则将主动对接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通过邀请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访问泉州、策划“印象海丝”大型演出、开设“海丝”市长论坛和城市联盟等,凸显泉州起点城市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新区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则以东海片区规划布局的“四朵花瓣”为主体,建设“城市文化综合殿堂”,构划现代艺术、高端商务、文化教育等为一体,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亮点片区。

关键词:创新商业模式

构建新企业联合体拓展新型经济平台

像当年支持企业创品牌、争上市那样,今年,泉州将支持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切入点是以价值链、产业链延伸为重点,构建新“企业联合体”;以扶持区域电商品牌、专业市场为重点,拓展新经济平台;以扶持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小巨人为重点,培育新经济业态;以激发科技人才、金融资本活力为重点,完善创新环境。

商业模式创新的生命力,在于企业可以依靠互联网和新技术,突破外部资源利用的时空界限,与合作伙伴共建产业链、价值链并分享利益,从而颠覆性地改变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模式。

“就全市而言,我们仍处于创新转型、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全市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县域支撑已发生很大变化。”黄少萍在讲话中说,“但行业结构调整、部分企业升级的积极因素逐步显现”。

今年,泉州将在纺织鞋服、建筑建材两大产业集群率先突破。纺织鞋服方面,将按照“上下延伸、主辅分离”等理念,重点支持一批在研发设计、高端品牌、网上市场开发、辅料配件、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让龙头企业专心做好核心环节。建筑建材方面,支持石材、陶瓷、卫浴水暖、建筑装潢等企业组建联盟,加快一体化,更好地承揽大工程、抢占大市场。

拓展新经济平台方面,将以大数据、智能物流、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等为支撑,重点抓好复星集团泉州城东商贸中心、电商创意园、各类云平台、4G网络应用等骨干项目建设,促进虚拟平台与实体生产销售网络融合。此外,今年将初步筛选36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0亿元,其中专业市场占58.3%。

同时,泉州将加快出台“都市型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争取服务业每年增幅达10%左右。

关键词:金融创新改革

民综改革拓展金改项目化运作

民营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仍旧是今年经济建设的一大重点,泉州将完善政策,争取列入国家发改委改革试点。除了开放准入,创新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形式,支持民企参与军品生产外,还将创新融资方式。

泉州市市长郑新聪表示,在证监会和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新三板”扩容方案后,泉州要全力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力争明年新增上市企业8家以上;积极推动企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确保海交所泉州运营中心挂牌企业突破300家;同时探索海交中心与“新三板”、上交所、深交所等市场建立转板机制。

在深化金融改革方面,坚持金改项目化运作。持续抓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以上,推动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争取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泉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以及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试点。同时还要在金融工具创新、建立民间融资网络登记备案制度、推动金融与科技、商贸、信息等融合互动,在对台金融、网络金融以及产业链、商业圈、企业群融资等方面先行先试。

关键词:保障改善民生

为民办实事33项发展现代化农业

突出保障改善民生,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在为民办实事方面,市委、市政府已经筛选出33个项目,包括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城镇中小学扩容1万个学位;合理布局优质医院,新增病床2500张;新建公办幼儿园20所;建设250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市区停车场建设管理等。这些项目虽然投入较大,但都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性工程。

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一项基础任务。至2015年,泉州将安排1.3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保证粮食播种面积215万亩水平不降,落实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新生代不愿种粮、不会种粮的问题。同时发挥官桥粮食城作用,搞好粮食储备调节。

相关新闻>>>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创新转型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加快创新转型新局面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 (记者林绿波 朱娟娟 郑意凡)昨日,泉州市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

市领导黄少萍、郑新聪、陈海基、杨俊峰、周银芳、陈沈阳、沈耀钦、翁祖根、陈庆宗参加会议。

在传达了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后,市委书记黄少萍指出,2013年是泉州在新起点上持续奋进的一年,保稳求进攻坚取得重要成效,历史文化绽放新的光彩,两项重大改革开局起步,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持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推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当前,我们仍处于创新转型、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但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县域支撑已发生很大变化,经济结构调整、部分行业企业升级的积极因素逐步显现,重化产业进入规模扩张期,传统产业进入稳定增长期,服务业进入扩量提质期。黄少萍强调,在全国、全省经济稳步回升的大背景下,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部署上来,科学研判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切实增强责任和担当意识,通过扎扎实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让泉州在长远发展中持续领先,继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更好地发挥福建“东部”的作用。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黄少萍指出,2014年的主要工作思路是围绕加快创新转型,坚持保稳求进攻坚,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加快创新转型新局面。具体要把握好坚持稳增长和促转型、推项目和抓改革、强产业和优城镇、百姓富和生态美这“四个有机统一”,突出抓好六方面工作。一要突出龙头项目带动,继续把大招商、招大商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快实施“万亿产业集群计划”,强化重大项目协调调度,引领成长型产业壮大。二要突出商业模式创新,以价值链、产业链延伸为重点,构建新“企业联合体”;以扶持区域电商品牌、专业市场为重点,拓展新经济平台;以扶持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小巨人为重点,培育新经济业态;以激发科技人才、金融资本活力为重点,完善创新环境,引领传统产业提级改造。三要突出“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实施古港转型升级行动,加快新区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加快全域文化资源提升联动,引领文化实力加快提升,努力打造享誉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四要突出环湾规划建设,加紧谋划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切实加快环湾中心城市建设,更加突出同城化,立足打造精品、加快繁荣集中安排建设项目,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建投融资保障机制,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五要突出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抓好为民办实事、农村治理和改革、国家级生态市创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等各项民生工作。六要突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坚持开门搞活动、坚持对标找差、坚持违规违纪“零容忍”,以解决“四风”问题、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加快营造宽松、便捷、简单、高效的办事环境。

人勤春来早,新年新作为。就做好年终岁首工作,黄少萍要求,2014年发展要抓紧、抓早、抓实,在春节前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责任分工,迅速启动。要组织好节日慰问,真诚关心困难群体生活。要强化“两节”廉洁自律,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增强信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争取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努力为全市、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5周年献礼!

市长郑新聪指出,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市委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力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三大战略,突出抓好稳增长、优增量、抓改革、促创新、强保障五方面工作。稳增长,要抓紧梳理出一批龙头企业,支持和引导企业开拓境内外市场,兑现和稳定既有扶持政策,改进和加强协调调度,跟踪和促进新经济增长点的按时推进。优增量,要始终坚持实体立市,深化“三维”对接和“回归工程”,推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全力主攻高端制造业项目、产业重大项目、产业链重要环节项目、新型业态项目。抓改革,要从完善政策、放开准入、创新融资方式、力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拓展民综改革;从集聚金融资源、引进培育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建设信用体系、强化金融监管等方面入手,深化金融改革;从点面结合入手,抓好城镇化改革试点建设和申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分层面推开。促创新,要围绕市场导向,加快推进企业科技、管理、产品、品牌和商业模式创新;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政企互动机制创新;围绕完善社会治理,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处置机制创新。强保障,要夯实三农基础,打造服务平台,力保生态环境,办好社会事业,提升文化影响,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发展氛围,改进工作作风。

相关新闻>>>

泉州2013:攻坚克难 续写精彩

核心提示

“今年是泉州在新起点上持续奋进的一年;是保稳求进攻坚取得重要成效的一年;是泉州历史文化绽放光彩的一年;是两项重大改革开局起步的一年;是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持续进步的一年。”昨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黄少萍以这样五个“一年”来总结泉州走过的2013年。

从统计数据的字里行间,人们发现,尽管发展大环境十分严峻,但逆势而上的泉州,攻坚克难,续写精彩,较好完成了2013年全年目标任务。

站在2014年的开端,让我们细数过往,盘点其中的创新举措和不易成绩。

□本报记者 孙灿芬

关键词:大讨论

“1+X”政策体系助力长远发展

2013年年初,一场“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的大讨论活动在全市启动。按照“差距在哪、问题在哪、风险在哪、早作准备”的思维方式,长达五个多月时间里,泉州自设问题自作答,广泛汇聚“好声音”、“金点子”,取得明显成效。去年7月底,六项重点专题研讨成果先期转化形成政策文件下发。“1+X”政策体系的确立,加快创新转型决定的出台以及加快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三大战略的明确,为泉州“二次创业”、长远发展提供更大动力源。

关键词:保稳求进攻坚

大部分预期目标如期实现

2013年,全力保稳、求进、攻坚仍是泉州“固守疆土”的底线。从大力推进“五大战役”,到开展“招商大会战”,再到启动“第三产业发展年”;从统揽全年的“二次创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到每季度的片区企业座谈会,再到每个月的重大项目协调调度会;从结构性减税,到开展去库存大行动,再到审批流程改革……各级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扶持、项目攻坚、创新转型、统筹协调,书写了政企合力共克时艰的感人一幕。在这样的势头下,泉州市如期实现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关键词:文化传承发展

“东亚文化之都”走向世界

2013年,同样是泉州于历史文化名城璀璨基调上又添绚烂一笔的一年。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上,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嘉宾齐聚古城,与泉州人民分享一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中国社科院闽南文化研究基地落户泉州、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正式开馆……一个个新气象,让泉州作为闽南文化核心区和富集区的底气更足。入秋时节,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历史文化名城将在国际的舞台上代表国家和民族开展文化对话与合作。

关键词:金改和综改

小微企业信贷率提升10个百分点

作为第三个国家级“金改区”,一年来,泉州接连出台9份配套文件,获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着力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条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实施的67个金改项目,完成或部分完成43个;新设立、升格银行业金融机构39家,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达25%、较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在省级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上,一年来,全市共实施10方面45项重点改革,企业纳税自主申报、按实征收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稳步实施,泉州市也因而被列入全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试点城市。下阶段,还将致力推动民综改革试验上升为国家级试点。

关键词:民生和谐

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2013年,泉州市接连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省级生态市验收,再度捧得全国综治“长安杯”。民生领域,30个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六大工程”3474个项目完成投资28.61亿元、新增城区中小学学位1.8万多个、新增医院床位2350多张……一个个数字,最为真实地说明了这一年的民生幸福。

“城市建设管理年”继续深化

2014年:“环湾规划建设年”

本报讯 (记者孙灿芬)来自昨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消息,2014年,在此前接连开展三年“城市建设管理年”的基础上,泉州市将启动“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强化环湾区域规划、建设、管理、项目等方面的统筹,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

加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新的一年,泉州市拟加紧谋划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改、规划、住建等部门将着重围绕解决“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的问题,深入研究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土地、资金、住房、生态环境、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政策和改革举措,加快制定《泉州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至2020年)》。

此外,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都将成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打造环湾城市发展共同体

相比辐射全市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旨在加快环湾中心城市建设的“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则将更快启动。

根据初步设想,今年即将开展的“环湾规划建设年”将突出两个原则。一是在城市环湾、向湾进程中,更加突出同城化。按照980核心区“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求,逐步实现规划管理、快速交通、城市执法、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一体化,让环湾中心城市真正成为能够支撑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共同体。二是立足打造精品、加快繁荣,区分“轻重缓急”,集中安排建设项目。环湾相关县(市、区)的建设项目安排中,“东亚文化之都”相关项目和城市环路、跨县域交通连接、防洪排涝和污水处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都必须成为其中的重点。

相关人士表示,相比之前的“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新年将开展的“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其一是将活动范畴从中心市区拓展到环湾980平方公里,范围更大;其二是从此前的着重管理,延伸到前期的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提升泉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品位和水平。

老旧石结构房屋 5年内完成改造

本报讯 (记者王朝晖)记者昨日获悉,泉州市今年将启动并加快实施石结构房屋改造五年计划,5年内基本完成全市石结构房屋改造任务。

泉州市盛产花岗岩石材,沿海乡镇的石头房屋曾是侨乡的一道特色,也代表着一种石头文化。用石头建房便于就地取材,因泉州地处沿海,台风灾害多发,用石头建造的房屋坚固耐用,经得起风雨侵袭。因此,泉州的石结构房屋,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形式多样、分布广泛。但是石结构房屋在使用功能和抗震性能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据2011年不完全统计,泉州市城乡石结构房屋总面积1.9亿平方米,约占全省2/3。2013年8月,市委常委会研究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五年工作计划》,相关部门已加紧制订专项改造计划,提出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全市石结构房屋改造任务。

目前,泉州中心市区的石结构房屋大部分为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开发的,都没有实行国家抗震标准,属于有重大抗震隐患的预制板房屋,主要集中在西郊新村、百源新村等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涉及住户2700户、人口约1万。此外,中心市区老城区还有约10万平方米的危旧房屋,这些危旧房屋共计1400多户、居住人口5600多人。此外,石狮、晋江、惠安、丰泽等县(市、区)的村(居)也拥有数量庞大的石头房。

“文都”建设将有四大重头戏

本报讯 (记者叶舒雯 实习生董文杰)记者从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新的一年,泉州市推出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四大重头戏。

2014年,除精心策划框架内100多场重大活动外,泉州市将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古港转型升级行动,加快新区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加快全域文化资源提升联动。

古城文化复兴计划的“主角”即为西街片区改造,泉州市将以此推动古城“三片一线”核心区整体保护开发利用。未来的泉州古城,不仅历史文脉将得到有效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并融入现代休闲、创意、娱乐等元素,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

同时,对接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泉州市还将实施古港转型升级行动,具体包括邀请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访问泉州、策划“印象海丝”大型演出、开设“海丝”市长论坛和城市联盟等,凸显泉州的“海丝魅力”。

古城注重文化传承,新区则彰显现代元素。以东海片区规划布局的“四朵花瓣”为主体,泉州市将建“城市文化综合殿堂”,构建现代艺术、高端商务、文化教育等为一体,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亮点片区。

全域文化资源提升联动方面,各县(市、区)与文化相关的特色产业、园区载体、历史街区、民俗风情、旅游服务等优势资源都将得到深度挖掘。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如文化馆、图书馆、服务站、剧场等,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还可望引入市场运营机制。此外,泉州市还将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抓好17个重点示范项目。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新闻>>>

泉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昨日召开,黄少萍郑新聪讲话

编者按

伴随着今晨的第一缕阳光,2014年到来了。

而就在昨日,泉州全市经济工作会召开,这是一件影响泉州2014年发展的大事。开好这个会,起航2014年,将让新一年的阳光更加灿烂。

当日,全市经济工作会传达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精神,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并确定了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围绕加快创新转型,坚持保稳求进攻坚,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加快创新转型新局面。

市领导黄少萍、郑新聪、陈海基、杨俊峰、周银芳、陈沈阳、沈耀钦、翁祖根、陈庆宗参加会议。

【宏观形势分析】

就全国而言

中央将保持政策定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把经济增长稳定在7.5%左右。

就全省而言

省委强调要着眼于赶上东部地区平均发展水平,重视投资拉动作用、注重做优增量、强化龙头项目带动等,努力保持10.5%左右的增速。

就全市而言

我们仍处于创新转型、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全市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县域支撑已发生很大变化,但行业结构调整、部分企业升级的积极因素逐步显现,保持全省平均水平之上的发展还是有条件的。

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

稳增长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新制订的“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11条措施”,并结合泉州市的产业实际,抓紧出台具体“求稳”措施。

优增量

要始终坚持实体立市,结合深化“三维”对接和“回归工程”,结合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实行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抓好增量优化工作。

抓改革

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把改革的思路和要求变成可操作的行动计划。

促创新

从市场、政府和社会入手,着力创新观念理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方法手段,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强保障

面对日益增多的复杂矛盾和新问题,必须统筹兼顾,加大保障,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句话总结泉州2013年】

泉州在新起点上持续奋进的一年

保稳求进攻坚取得重要成效的一年

泉州历史文化绽放光彩的一年

两项重大改革开局起步的一年

相关新闻>>>

西街片区改造列入"古城文化复兴计划" 建旅游休闲街道

早报讯(记者陈小芬)昨日,记者从全市经济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在“突出东亚文化之都,引领文化软实力加快提升”方面,泉州市将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其中包括尽快启动西街片区改造。

将尽快启动西街改造

西街片区有开元寺、城心塔、旧馆驿等文物景点。全市经济工作会指出,西街很有特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目前道路两侧房屋破旧,商铺没有统一规划,亟需修复、改造。西街实施改造时,一定要按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要求,不能破坏文物氛围。改造后的西街,既要保留现有的文物氛围,又要成为一条旅游休闲街道。

会议提出,要尽快启动西街片区改造,并以此推动泉州古城“三片一线”核心区整体保护开发利用,在保护文化生态、延续历史文脉的前提下,逐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融入现代休闲、创意、娱乐等元素,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

打造“多元文化都市”

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这是一个向世界展示泉州文化底蕴的重大契机。全市经济工作会指出,泉州将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精心策划100多场重大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泉州文化繁荣发展,努力打造享誉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

除了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外,泉州市还将实施古港转型升级行动,加快新区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加快全域文化资源提升联动。

古港转型升级行动,要主动对接“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通过邀请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访问泉州、策划“印象海丝”大型演出、开设“海丝”市长论坛和城市联盟等,凸显泉州起点城市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加快新区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要以东海片区规划布局的“四朵花瓣”为主体,建设“城市文化综合殿堂”,构建集现代艺术、高端商务、文化教育等为一体,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亮点片区。

加快全域文化资源提升联动,将充分挖掘各县(市、区)与文化相关的特色产业、园区载体、历史街区、民俗风情、旅游服务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批百姓叫好、市场叫座的文化品牌,共同唱响“东亚文化之都”大戏。着眼于文化惠民,统筹各类文化馆、图书馆、服务站、剧场等建设,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引入市场运营机制,提高使用效率。

相关新闻>>>

泉州今年将新建20所公办幼儿园 新增病床2500张

扩容1万个学位新建20所公办幼儿园

早报讯(记者郑瑞卿)全市经济工作会提出,认真办好全市新一年33项以及省里新一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包括城镇中小学将扩容1万个学位,新建公办幼儿园20所,新增病床2500张,建设250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中心市区停车场建设管理等。

会议还提出,泉州市将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至2015年安排1.3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每年统筹并用好1亿元专项资金,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相关新闻>>>

点面结合 推动城镇化进程

今年泉州将开展“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

早报讯 (记者陈小芬)全市经济工作会指出,将抓紧谋划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切实加快环湾中心城市建设。发改委、规划、住建等部门要围绕解决“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的问题,深入研究推进新型城镇化人口、土地、资金、住房、生态环境、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加快制定《泉州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会议指出,城镇化改革要抓点面结合,中央已专门召开工作会议,福建省经济工作会也研究城镇化进程,泉州要全面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试点示范,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抓紧对接,抓紧策划,今年3月底将召开全市性会议专门布置。

“点”方面,主要是加快石狮全域城市化、德化统筹城乡等省级试点建设,同时抓好泉港产城联动新城区、晋江新型城镇化、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新城镇、永春桃溪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等省级试点申报工作。此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在各省选择2-3个市(县)和3-5个建制镇开展试点,泉州要精心准备,抓紧申报,全力争取若干列入国家试点,一批列入省级试点。

“面”方面,要在全市范围内分层面推动城镇化进程。其中,市级层面,要结合开展“环湾规划建设提升年”活动,强化环湾区域规划、建设、管理、项目等方面的统筹;县域层面,要加快大城关建设,探索人口集聚和土地整合,实现山区空间战略预留和生态保护;乡镇层面,要深化小城镇和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推进强镇扩权;城乡统筹层面,要创新土地保障机制,用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会议要求,要注重“人”的城镇化,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会议指出,在历年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泉州将开展“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在城市环湾、向湾进城中,更加突出同城化;立足打造精品、加快繁荣,区分“轻重缓急”,集中安排建设项目;适应国家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的要求,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建投融资保障机制。

相关新闻>>>

石头房改造争取政策叠加支持

早报讯 (记者郑瑞卿)记者从全市经济工作会上获悉,泉州将启动并加快实施石结构房屋改造五年计划,争取享受国家、省级有关棚户区改造等系列政策叠加支持。

根据2011年普查时的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石结构房屋总面积1.9亿平方米,约占全省的2/3,涉及人口100万,分布在鲤城、丰泽、石狮、晋江、惠安等县(市、区)的村(居)。目前,泉州中心市区的石结构房屋大多为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建设,主要集中在西郊新村、百源新村等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涉及住户2700户、涉及人口约1万。此外,中心市区老城区还有约10万平方米的危旧房屋,这些危旧房屋共计1400户、居住人口5600人。

虽然石头房屋颇有特色,也代表着一种石头文化。然而,随着城乡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对住宅抗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石头房改造被提上日程。2013年8月20日,泉州市委召开常委会,研究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五年工作计划》,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全市石结构房屋改造任务。石头房要分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归类,将危房及早列入改造,其他有需求的按照城乡规划和各地实际分批次逐步启动。市政府将安排专项补助资金。

此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石结构房改造这项工作是泉州市一项重大民生安居工程,十分紧迫、十分重要,建议专人继续牵头,各方共同推动,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棚户区改造范畴,得到国家、省级相关政策叠加支持。

相关新闻>>>

“金改”红利

惠及小微企业

早报讯 (记者王宇静)2012年12月底,泉州召开获批国家“金改区”的新闻发布会。一年多来,泉州紧紧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主旋律,实施金改项目67个,获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

泉州银行借助“金改”的政策红利,结合本地小微融资市场需求,推出“无间贷”创新还款方式,成为国内首批、全省首家实现无本续贷创新还款方式的金融机构。“无间贷”解决了小微企业“还款难、续贷难”的问题,成为小微产品金融创新的“先锋”。去年是兴业银行泉州分行自成立以来投入资金总量最多的一年,全年投入约200亿元,支持泉州经济建设。

多家银行按照“金改”要求,把信贷资金投放向实体经济倾斜。泉州银监分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市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各项贷款4200多亿元,增量居全省第三位,这与各大银行机构不断创新业务有关。加上表外业务及泉州区域以外的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银行业支持泉州实体经济的信贷总量达到了6600多亿元。

此外,泉州市还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全市数万家小微企业陆续纳入“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建档评级工作,泉台合资证券公司的方案已经上报证监会。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8%,力争到2017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5%和15%以上,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覆盖面提高到50%以上。

相关新闻>>>

扶持电商品牌 拓展新经济平台

早报讯 (记者王宇静 郑瑞卿)记者从全市经济工作会上获悉,市委、市政府拨出专款,助力泉企构建电商渠道,全年培训电商人才达上万人次,目前已有超过70%的泉州传统企业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产品,其中,不少企业已经在探索创新建立线下体验、线上购物的O2O全网融合模式。

据悉,泉州已有淘宝网店10万家,网店数量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第五,是全省最大的网络零售聚集区和网货供应地,去年天猫“双十一”大促销,泉州企业在网上的零售额接近14亿元。鲤城、晋江、石狮、安溪、德化等地纷纷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并建立相关的电商产业园区。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增长速度达60%。

除了在培育人才、引导发展等方面帮助传统、新兴企业开拓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之外,市委、市政府还积极引入重量级的电商项目,由阿里巴巴马云投资的菜鸟智能物流东南核心节点项目落户泉州;中举外贸电商在泉设立总部,并与泉州的环球鞋网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跨境电商平台投入已经试运行;民生电商在泉设立了全国“纺织、鞋服”网络金融事业部。

会议提出,将引导企业坚持品牌实体店和网店并举,创新品牌营销、渠道营销,组织特色产品设立网上品牌专区,积极建立行业性电商平台。要以大数据、智能物流、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等为支撑,重点抓好复星集团泉州城东商贸中心、电商创意园、各类云平台、4G网络应用、新媒体广告等骨干项目建设,着力促进虚拟平台与实体生产销售网络融合。今年将初步筛选项目36个,年度计划投资80亿元,其中专业市场占58.3%。

记者还获悉,泉州将继续扶持闽台农产品市场发展壮大,深化泉台电子商务合作,力争率先引进一批台湾有影响力的电商企业,逐步形成泉台电子商务产业链,扩大对台贸易规模,推进泉州台商投资区创新对外开放机制改革试点。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谢玉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