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各行业改革创新有亮点 产业转型再升级
相关新闻>>> 新型经营主体解决“接班”难题 根据相关部门的一项调研结果,“农二代”接班意愿低、劳动力短缺、农民面临“断代”风险是安溪茶产业以及本地其他涉农产业当前共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框架,为农民合作生产、解决人力短缺提供了一种简易高效的运作模式。 □记者 吕斯达 农业种植经营 面临“断代”之忧 “50岁—60岁的农民成了茶叶生产的主力军,30岁—40岁之间的农民只有一部分会做茶,而‘80后’农民绝大多数都不会了,而且也不愿意干。”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质量总监刘金龙说道。 年轻劳动力的日益流失,使得农业生产在接班问题上面临“断代”之忧。 “浩浩荡荡的制造产业经销队伍开赴全国,事实上也分散了本地农村的骨干力量”。安溪真味阁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文告诉记者,永春有两万果商长期外出驻点,安溪有十万茶商在外,而南安翔云、晋江磁灶有不少于十万人在外销售水暖、建材、卫浴与阀门,他们在为本地主导制造产业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走了本地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留住新生劳动力 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土地流转,转变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无疑是破解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的有效方法。因为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给了年轻人足够的发展空间,也可以逐渐引导“农二代”们重返土地,提升农业经营的附加值。“现代农业的健康提升,最终还是有待于将土地纳入到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管控流程之中,交由年轻人来严格管理。”泉州市农业局相关人士表示。 本地的农业经营者也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目前全市已注册成立合作社超过2500家,家庭农场数量也位居全省前茅。”数据显示,全市合作社已涵盖农、林、牧、渔各个行业,成员总数超过14万,联结基地面积超过67万亩,为农户直接销售和代理销售农产品超过20亿元,并加入和带动农户35万多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5%以上。 |
- 2013-08-0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雕艺企业集体“充电”
- 2012-06-30泉州政委建言公共服务均等 让外来人才"本土化"
- 2012-04-13泉州市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2012-03-07福建发文全省推广南安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经验
- 2012-01-30晋江市委书记尤猛军谈三个“三” 助产业转型
- 2010-04-05石狮纺织服装业加紧“低碳武装” 谋求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