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口花生:一颗颗古早味 一口口嚼不停 2014-01-05 09:0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
一颗“小琉球”在手,果壳表层色泽洁白,剥开一看,壳内花纹自然清晰,颗粒饱满。记者嚼上一颗,入口香脆,咸淡适宜,余香绕齿,使人不禁一颗接一颗地品尝,一口口嚼不停。 |
流传 “靠天吃饭”虽无奈 传统工艺百年传 厂里的一角有一台闲置的蒸汽锅,早已锈迹斑斑。施正腊说,制作花生是“靠天吃饭”,每年只有一个月的制作时间,受天气制约,如下过雨的水泥地需太阳晒好几天才能晒花生。因此,他们一直在摸索新的生产方式。“曾用这台新式机器煮花生,结果发现不好吃,也曾尝试用煤气或天然气煮、烘花生,但它们的火力没有柴火的旺,烘干的花生也没有阳光晒后独特的味道,所以一直沿用传统方法。”他说。 “衙口花生的传统制作方法自清光绪年间流传至今。”施正腊介绍,当时,衙口村民施性比在花生收成后,靠蒸煮花生出售谋生。他将花生洗净,加入适量的食盐,用旺火煮,经过暴晒,再将花生密封储藏。施性比研制出的花生味道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到民国时期,有位叫施能钳的同乡跟随施性比学习蒸煮花生,连学三年后掌握了技术,便和施能计一起合煮花生做生意。不久,施能钳到菲律宾谋生,施能计仍以卖花生度日,并悉心研究煮晒花生的技艺。后来,施性比去世,施能计接手衙口花生的生意。施能计便是施正腊的曾祖父。 “上世纪60年代便卖到东南亚各国,现在每年生产几百吨,除了销售本地市场,还远销海外。”花生厂第三代传承人施嘉荣说,每年春节或中秋,华侨回家探亲总要买好几盒送人,到国外去也要捎几盒带走。 |
相关图片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纵火案嫌疑人被抓获 | 南京历史文化街50米人行道竖80根隔离桩 | 西安一城中村因拆迁堵路 居民钻黑洞进出(组图) | 南京高校学生排队上图书馆 场面堪比春运 | 美国中东部遭暴风雪猛烈袭击 楼房成“冰屋” |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