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复兴之路:兴旅游拉人气 挖掘包装景观带
西街街面有不少凌乱的小商铺
无论西街是否改成步行街,当前西街街面的商铺,已成为很多市民、网友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一些凌乱的小商铺,拉低了整条西街的品位。有人希望,开在西街的店面,应该更文化一点。
一位初三学生还给记者发来邮件,建议将西街的店铺重新规划。比如卖衣服鞋子的在一侧,小吃在另一侧;也可以开几家文艺的咖啡店和西餐厅,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在西街设几个独具泉州特色的文化亭,放置印有颇具泉州色彩的明信片、笔记本、纪念衫、纪念杯,当然也可以有手绘地图、图书。
引进何种业态,吸引游客目光,带动西街人气,也成为西街复兴的一大议题。
指导而不是干预
让市场引导业态
郑达真:可以说,“美好生活小酒馆”的引入,连同西街茶馆、公益图书馆、手工坊等把西街炒热。在我们之后,有不少创意产业入驻西街。
不过,引入什么业态,这与西街周边邻居、房东有关系。像小酒馆,刚营业的时候开到凌晨两三点,附近居民投诉说太吵,我也为此交了不少罚款,如今晚上12点就要关门了。
吴庭坚:其实,只要西街基础配套设施能做好,业态则主要靠市场去引导。一些小服饰店能生存,说明有市场需求,业态方面,政府更多是指导而不要去干预。这正应了那句:存在即是合理的。泉州只要旅游能跟上,西街的业态就能盘活。
林秋华:前面提到田子坊,我觉得可以借鉴。老房子,居民如愿意卖,由政府统一收购。如果愿意租,则由政府引进运营公司,统一定价统一租下来,再租售给相关业态。
郑达真:西街整体改造,需要相当有实力的财团,而大财团引进来,话语权肯定倾向于他们,这对西街估计也不是好消息。
现在,全国已找不到像西街这样原汁原味的街面了,我的不少顾客曾感慨:要趁西街还没改造,赶紧来感受一下。因为,他们担心,西街改造后,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就没了。
挖掘包装景观
带动经营业态
杨新智:国内城市范本是丽江引进社会资金盘活古民居,部分改造成酒吧、茶舍和风格各异的工艺品店、客栈;黄山市推出106个古村落,让海内外人士可认领保护古村落或单幢古建筑,并获得居住和使用权;上海对石库门老民居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保留近代生活的外表特征,内部按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要求,打造宜居生活空间等。
西街的整治保护政策,决定了其不可能大规模翻新;一些建筑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不能拆建。但这些宝贵的资源,在时间的消磨中老旧残毁直至倒塌,极为遗憾和可惜。建议引入社会资金,结合旧城改造,对传统古民居进行统一设计,通过成片开发保护,分期分批有序实施,形成规模效应。
未来的西街,看能否设立导游中心和非物质文化中心,形成闽南文化产业基地。
西街还有很多古民居和闽南特色景点,经过挖掘和包装,形成一个景观带,这样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带动西街目前经营的业态,往餐馆、茶馆、商铺、客栈、咖啡馆、小酒店、工艺品店等旅游、文化创意、服务行业发展,使之成为片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完善和成功,带来的是整个西街街区地价的提升和以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经济收入的提高,与此同时,古民居的拥有者可以从中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