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泉州市区浦西滞洪区,今年将清淤扩容
东南网1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两会报道组)今年,泉州中心市区的滞洪排涝工作,主要是将对浦西滞洪区进行库区清淤和扩容建设,由此前的18公顷增加到26公顷,提升中心市区积水的泄洪排涝功能,一旦遭遇大暴雨或短时强降雨,可更快更多地向晋江排出积水。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有暴雨,泉州浦西地块就常内涝。作为中心市区南片区的出水口,浦西一内涝,便影响整个市区的排涝。
1999年,浦西滞洪区建设工程成为当年泉州人大1号议案。第二年投建的浦西滞洪区工程,承担着泉州市区约20平方公里的滞洪排涝任务。
10多年过去了,浦西滞洪区已有所淤积,加上周边施工等影响,泄洪排涝功能已大大下降。
基于此,记者从泉州市政工程管理处了解到,目前已启动浦西二期扩容清淤工程,预计今年将投建并完工投用。
清淤范围为目前的18公顷浦西滞洪区,二期扩容的一条行洪通道(平原渠至坪山路),将连接现有浦西滞洪区与法石水闸,建设面积约8公顷。建成后,浦西滞洪区每秒可向晋江排水35立方米,大大提升中心市区泄洪排涝效率。
积水点改造
站前南北大道铁路桥段积水点改造已完成,东侧增设了截水沟;增设宝洲街雨水管道,解决宝洲街与坪山路交叉口积水;增设截水沟、雨水口等,改造滨海街与府西路交叉口积水点。
另外,今年将对兴贤路西段排水管沟进行清淤并检测排水功能,管沟约800米长,将彻底解决省道301与兴贤路一带积水内涝问题;清淤长约4.9公里的省道301雨水管道。
委员声音
李荣生:增强老城区排涝功能
泉州市政协常委、民盟泉州市副主委李荣生提出,二郎巷、董埭沟、沉洲路、云鹿路和南环路等一些地段逢雨必涝,要是碰到长时间的暴雨就更要积水内涝,建议政府部门继续加大排涝管网建设。
他建议加固防洪堤,拓宽河道,降低河床,提高抗御洪水能力;在低洼积水区域,改造大管径排水管道,并清除淤塞,防止积水。
另外,老城区道路窄,可采用简易共同沟的方式解决地下管线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还要完善排水管网,扩大绿地面积,建设渗水道路、广场,使雨水渗入地下,减少雨水骤积;完善防汛排涝设备,配齐大功率排涝抢险车等设备。
陈笃恒:做体检,防患于未然
平时和市民的沟通中了解到,目前市区还存在一些易积水路段,每年雨季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排水不畅,甚至深积水的现象,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更是存在安全隐患。
“要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和教训,在没有出现更大的危害前,防患于未然。”为此,他建议对现有的排水设施进行评判体检,对设施老化、标准落后的管网进行改造提升。
其他提案速览
今年的“两会”,政协委员们关心的提案都有哪些?我们为您摘取部分委员的提案,如果您感兴趣,或者觉得可行,可以通过我们的5个渠道发表看法。
泉州市政协委员黄志煌:
建议取消
二院公交首末站
目前,泉州途经二院公交站的公交车线路有12条,周边有医院、学校并连通中山街、东街、西街、北门街等城区重要街区,附近还设有两个停车场,是人员密集场所,各类车辆在该路段转弯掉头、停靠、停放,经常造成交通堵塞,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建议泉州公交公司取消二院公交站点作为12路、13路、16路公交车始发站点,改为上述三路车的途经停靠点,或者将12路、13路、16路公交车始发站点移至北门街外的普贤路或泉山路一带。
泉州市政协委员郑芳卉:
建议义全街西段
贯通非机动车道
义全街西段的非机动车道被一个三角形绿地截断。此处临近义全街与金洲街红绿灯控路口,又临近泉州七中金山分校和鲤城区实验小学,每到接送时间,等候通行的车辆较多,非机动车往往因为拥挤而无路行驶或避让,行人有的踩上路旁绿地,造成诸多不便甚至安全隐患。
建议将这个三角形绿地进行适当改造,缩小绿地面积,空出相应空地,修建非机动车道,使义全街西段的非机动车道能够连接贯通,方便车辆行人,使道路交通更为安全。
泉州市政协委员曾泉生:
建议笋江大桥附近
增建一座天桥
笋江大桥连接晋江东西两岸,出入城的人流、车流量大,经常拥堵,东侧的石笋公园内又常有游人香客,存在极大的交通隐患。
建议在桥东侧的石笋公园及笋江公园之间规划增建一座天桥,方便市民及游客行走,避免交通拥挤和事故。在桥西侧的浮桥五岔路口红绿灯装备交通电子眼,加强整治各种违章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