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西街复兴路:推开老街那扇门 共谋古城发展

qz.fjsen.com 2014-01-07 08:3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泉州西街随处可见充满闽南特色的红砖和出砖入石建筑

进入热词>>>西街改造复兴

东南网1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两会报道组)走进西街,却推不开那扇门;见着西街,却不能跟她说上话。

有一丝遗憾在远道而来的游客杨寿彭和李思的心里掠过。他们喜欢西街依然留存的那份质朴的市井与纯然,哪怕残垣断壁,哪怕蚁食虫蛀,人还在,魂就在。

只是,岩可做土,山亦可塌,风雨蚕食中的西街老屋还能支撑多久?那份日月凝结的底蕴是否还能安好?泉州的市民以及外地的游人,都有话要说一说。

杨寿彭,上海,画家

“看到那扇门,我很想去推开,但就是没人应”

昨日在西街采访,偶遇慕名来此旅游的杨寿彭。

他说,很早就知道泉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到泉州首站选西街。

“不枉此行!”杨寿彭特别迷恋于西街的“古早味”。他说,那是一种很浓的市井味。古厝、古井、古榕等,在他眼里都是宝,那些出砖入石的墙面,他一直称“不能拆,一定要保留”。

唯一让他遗憾的是,不少古大厝紧闭的房门,将他挡在门外。

在井亭巷47号庭外,偌大的庭院内,两棵古榕树长长的龙须,披着冬日暖阳,好像在向他招手。

他试着敲了敲门,但里面没有应答,“看到那扇门,我很想去推开,但就是没人应,周边好几栋古大厝都是如此,让我觉得里面很神秘,政府应引导,尽量满足游客的要求”。

一会儿,他又乐了:“瞧,这庭院,要是能摆设几张桌椅,提供茶水饮料,让我付钱,我也很乐意,这环境本身就很惬意。”

杨寿彭认为,闽南古大厝是泉州一大特色。西街应尽量维持原状,只做小修小补,不要大拆大建。旅游能拉动经济,泉州应加大旅游的扶持力度,同时还要加大宣传。

刚到西街时,他问了周边不少民众“西街能看什么,哪里能看?”大家给的答案都很模糊。难道只是因为“不识西街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巷中”?

杨寿彭则不然,他看见坍塌的房屋,很是不舍,“这是泉州古都的记忆,真是太可惜了,这些建筑再修修补补,仍是宝贝呀。”

李思,北京,设计师

“泉州西街第一眼让我看见就很震惊”

今年30岁的李思,北京人,是一名首饰设计师,闲暇之余喜欢走街串巷深度游,半年前,曾到过泉州。

昨日在电话里,她再次提起西街:“泉州西街第一眼让我看见就很震惊”。

李思说,那儿非常生活,自己穿行在古民居群中,仿佛在过古穿行,在这里生活非常惬意,一切都显得很自然、生动,没有任何修饰。

提起湖南凤凰等其他一些在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古城镇景点,她说,那些地方已经开发过度,丧失了原本的沧桑感,现在已经不想去了,但西街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却依然吸引着她。

她建议,西街的开发要适度,破旧房屋,可以在保留原样情况下修补;还可以学习欧洲、台湾的做法,外观保留历史原样,内部设施现代化,在家里卫生间装上抽水马桶等基础设施,将古代与现代融合。

吴远鹏,泉州市民

“没有将街区里的人保护下来,就失去老街区的魂”

看到本报征集有关西街的建议意见,吴远鹏昨日给本报发来邮件称,西街不管做成什么样,应首要关注人的因素,因为人是西街的魂。

西街整治保护,他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异地安置,将老房子卖给房地产商搞经营开发;二是居民先外迁,原来的老房子改造后重新分配给原来的居民作经营活动;三是整治保护后,原来房子仍由原来的居民居住。

其中,第三种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因为,一个老街区的保护,要将整个街区的生活方式与人文的东西保护下来,人的保护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老街区通过整治保护后只留下一些死的建筑,没有将街区里的人保护下来,这就失去老街区的魂,一点意义都没有。

此次西街整治保护能“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老街区的遗存及其居民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让原来住在街区里的居民自愿选择去留,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保护方式。而在“修旧如故”的过程中,应增加一些现代设施,让老街区的居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其他市民意见

林先生:我认为西街要恢复以前的文化,不要有太多的店面,我非常怀念以前的西街,只有润饼跟理发店,非常清静的一条街。

一先生:这条街有很多井盖,可以弄成一些特色的木偶头之类的,这样就能形成标志性街道。建议从新华路往中山路这段,可以规划成步行街。

林先生:我认为改成步行街非常好。但不要一刀切,因为每月农历廿六,开元寺“环佛”,会有很多商贩摆摊,整条街很热闹,这天就不要改成步行街。我去过很多城市,很多步行街都是特定时间段限行的,泉州也可以借鉴。

一位初三年学生:可以在西街设几个独具泉州特色的文化亭,里面放置印有泉州色彩的明信片、纪念衫、纪念杯、手绘地图等,但要降低这些小物件的利润。民生名声,民生有了西街的名声才会有。

@古肤映佳人:西街改步行街,但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规划好,眼光放长远点,要为以后考虑!

@吴大大大大仁:西街可以建文化产业,但要有创意。如果做成观光夜市,和台湾士林夜市、师大夜市、逢甲夜市一样,肯定行。

相关阅读:

谁认识西街打水女子?

西街路中取水场景

昨日本网刊发一幅西街老照片,一名年轻女子在穿梭的人群中,带着提水桶往水桶里装水。

这幅老照片见网后,立即引起网友们的兴趣,希望能找到这口水井,更想找到这位打水的年轻女子。这名30岁左右的女子烫着卷发,穿着米黄色上衣,黑色裤子,着红色拖鞋。

一位李姓市民说,这条路是在西街主干道上,原先那里路边有很多口井,居民生活都靠这些水井,后来因为道路改造等原因,水井都被填上。

另一位市民看见照片后猜测,那名打水的女子,从装束上看,年代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而且应该是本地居民,因为在2000年以前,这里租住的人还是比较少。

您认识她吗?您是否也珍藏有西街的老照片?请致电海都热线通968111,让我们一起听听你我他那时候的西街故事。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