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 产城融合蓄势起 路广景美城市兴
计划投资达200亿元的世茂蓝色海湾项目以其独特的“海丝”理念令人心驰神往。 (台商区党群部供图)
三天1个亿!这就是泉州台商投资区2013年的建设速度!
这一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埋头“立大志、吃大苦、创大业”,以“五大战役”和“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奏响城市建设提速、突破、创新的新篇章。全年完成的11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前年整整增长了三成。
产城融合、高端引领、精品项目、创新融资……365天里,这座新城的干部群众,用“五加二、白加黑”的拼劲,推动“五纵五横”道路日益完善,产城融合项目建设不断加快,为新一轮发展积蓄起十足的后劲。作为环泉州湾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商投资区展开新颜,满弦待发。
创新城市综合体
开启产城融合新发展
登高远眺,星罗棋布的楼栋、厂房以及刚刚破土的新项目,四处高架的吊臂以及纵横开阔的路网都在昭告,台商投资区已然改变了原有的面貌。
在这里,城市建设是一出以产城融合为剧本的大戏。台商投资区人深谙这样的一个道理:没有产业,城市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成为一座空城;没有城市,产业发展就会缺少平台,就会难以为继。
谋定而后动,以创新思路、开展新型城市综合体为原点,美丽台商投资区建设的满圆呼之欲出。台商投资区确定以世茂项目为龙头打造旅游地产综合体、以保利为龙头打造文化地产综合体、以马来西亚IOI项目为龙头打造商贸综合体、以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园区为龙头打造教育地产综合体、以奥克斯三家综合医院为龙头打造医疗产业综合体等等。如今,一批新型综合体的龙头项目都将开工投建,其中,投资额高达200亿元的世茂蓝色海湾项目以其独特的“海丝”理念尤其令人心驰神往,项目将以海丝文化为纽带,打造包括购物广场、金融中心、游艇码头等包含五大功能板块的高端城市综合体。
而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定位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滨水生态新城的台商投资区加快了规划编制细化的步伐。去年,台商投资区相继完成蓝色经济培育区、临港物流园区和金融商务区控制详细规划的提升工作,完善古镇风貌区、百崎乡、张坂生活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百大项目开竣工
拉开城市框架
只有回首过去,才知道已经走出多远。数年前,彼时的居民还难以想象,村道、农房、小桥,可以变幻成为“五纵五横”四通八达的大道、崛起的现代化高楼以及全市最宽的桥梁百崎湖大桥。
每一年,这里都在逐渐改变泉州的形象。2013年,台商投资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喜讯连连:近40条动工或拓改的道路迎来开竣工,南北主干道实现全线通车,杏秀路拓改工程已基本完成,东西主干道、张青公路等项目都将在春节前基本完工;金屿大桥、百崎大桥征地拆迁工作同步推进,惠南引水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市政管线同步下地,累计达86公里;溪庄、凤浦、泰丰、管委会公租房等四个保障房项目即将完工;2.5万吨污水处理厂、6.7公里8万吨级尾水排海工程顺利完工。而城建项目方面,49个项目完成投资逾50亿元,百崎湖东片区、秀涂片区两个城市生活配套区开工建设。
作为建设“五十年”不落后的焦点,备受瞩目的综合管廊项目也已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现正集中力量针对金融商务区开展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进行研究。而滨海路示范段设计优化方案也已通过审查,将于近期开工。
创新要素保障
推动城市建设
无论是经济低迷所带来的融资压力,还是应对项目推进各环节的艰难险阻,在台商投资区,危机成为机遇,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指向了创新转型的大路,推动城市建设拔节而起。
这一年,台商投资区积极为城市建设“找钱”,为发展注入资金近60亿元。台商投资区积极向上争取到财政部发行的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及1.3亿元省、市财政调度金;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发行13亿元台商开发公司二期债;台商开发公司为主体同步申请发行15亿元私募票据。同时全力打造政银对接平台,强化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与6家银行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新增授信总额27.4亿元。
在推动城建项目过程中,台商投资区创新项目领导管理机制,落实领导挂钩项目责任制,强化项目调度,健全项目工作机制,以“征迁零障碍、施工零干扰、协调零过夜、落实零拖延、服务零距离、失责零容忍”的“六个零”为目标,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同时,台商投资区全力积极运用省政府赋予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省级重点项目用地政策,大力组织申报各类项目用地,并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开展制止“两违”专项行动和“拉网式”拆违行动,加强土地管理,拓宽储量用地开发利用思路,有效地保障了项目建设用地。
照这样的速度,可以预见,台商投资区将用少于原计划10年的时间,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新经济增长极;用少于20年时间,崛起全国最开放、最优惠、最高效的台商投资集聚区,和一座人口规模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的壮丽新城。
□本报记者 游怡冰 通讯员 黄建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