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遇天灾异族叛乱 刺桐港由盛转衰
伍 航海家著《岛夷志略》 记录刺桐港的极盛 比伊本·白图泰来泉州稍早,中国航海家、江西南昌人汪大渊乘商船,从泉州出发。游踪所至,东起摩鹿加,西至非洲。第一次他出海游历五年。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他又从刺桐港出航,出海游历南海和印度洋诸国和部落三年,第二次回国后又暂居泉州。 当时,吴鉴续编泉州路地方志《清源续志》。清源即泉州。鉴于泉州是国际港口城市,市舶司驻地,各国商人集散地,不能在地方志中无反映,因此要曾经旅游海外诸国熟悉外国情况的汪大渊写《岛夷志》附在《清源续志》之后。 至正九年(1349),汪大渊回国后据“身所游览,耳目所闻见”,写下了包括99个国家和地区的《岛夷志》。不久,汪大渊回故乡南昌,将书名改为《岛夷志略》刻印单行本“以广其传”,该书对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疆域、土产、地名、风土、人情作了详细的记载,是研究海外交通史、中外关系史、西域南海物产志和民俗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汪大渊之前,从没有哪一部著作记载了这么多的海外国家。这些国家是泉州港海外联系所及的部分地区,它表现了这个“世界上最大之港”海外联系的广大规模。专家认为,如果在中国史籍中,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在泉州“询诸贾胡”而写成的《诸蕃志》反映了南宋时期刺桐港的繁荣,那么,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则标志着元代刺桐港的极盛。 陆 扩建新罗城 城区二十里扩至三十里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还有其他名称,比如以内外大小而言,就有衙城、子城、罗城、翼城等称呼,以植树和地理形状而言,有刺桐城、葫芦城、鲤鱼城等称呼。文献记载:“其称刺桐,当在子城之时;其称葫芦,当在拓西北、东北之时;其称鲤鱼,当在拓罗城、翼城之时。” 您知道吗,这鲤鱼城的得名, 与元朝泉州监守偰玉立有直接关系。元朝廷委派偰玉立监守泉州,偰玉立监治泉州期间颇有政绩,《闽书》、《泉州府志》、《晋江县志》等均为之立传。 据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偰玉立监治泉州时,“正值诸路兵乱”的时代。面对严重形势,偰玉立一面率兵镇压,一面加强城防建设。由于当时的翼城不能真正起到御敌的作用,偰玉立决定“扩罗就翼”。 泉州翼城是宋绍定三年(1230年)郡守游九功建的。当时只是在罗城以南靠近晋江的地方,再筑起一条长438丈的石城,以保护居住在城南的大量来华经商的外国人,称为翼城。但这不符合城防要求。因此,至正十二年(1352年),偰玉立把罗城的南城墙拆掉,把城区扩大到翼城,将原翼城增拓与原罗城同样高,内外砌石。 与此同时,偰玉立改镇南门为德济门,废通津门,于临漳与德济二门间开南薰门(俗称水门)。这样,泉州城即由原来周围20里的罗城,扩展至30里。城平面如鲤鱼,从而奠定了泉州城以后的规模。这也是明代泉州“鲤鱼城”得名的由来。 |
- 2014-01-02元朝泉州:梯航万国东南重镇 领造战船远征日本
- 2013-12-20南宋泉州:市舶司岁入百万缗 刺桐城可闻万国音
- 2013-12-13“海滨邹鲁”英才辈出 人口百万被誉富州
- 2013-12-06五代十国:千家罗绮管弦鸣 四海皆知刺桐港
- 2013-11-29唐朝繁荣强盛泉州正式得名 东方大港雏形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