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火笼,渐渐消失的千年“暖手宝”
2014-01-17 19:3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火笼的使用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火笼将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本报记者 张沼婢 林劲峰 实习生 许朴蓝 文/图

大山脚下,门前庭院,夫妻二人手捧火笼,互递暖意,观三两孩童戏耍,闻乡间鸡犬互鸣,如此惬意的画面想必能勾起许多人的美好回忆。

火笼,曾经留存在记忆里的一份温暖,如今却正在悄然逝去。

火笼,古人又称之为“穹笼”。火笼的使用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有沈约的《咏竹火笼诗》为证,其中写道:“覆持鸳鸯被,百和吐氛氲。忽为纤手用,岁暮待罗裙。” 旧时闽西山区遇严寒节令,人们生活拮据,无力添置更多的御寒衣服,全靠烤火笼取暖。或提在手上,或夹于双腿,或放在地上烘脚保暖。

火笼还曾是婚礼上的必备品。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准备一个火笼,里面放两包炭。由儿子送女儿出门,再拿回一包炭。意思是,女儿把自己家的火种带到了男方家里。手艺好的篾匠师傅还能在外壳上编上一些诸如“年年有余”、“风调雨顺”、“白头偕老”、“恩恩爱爱”之类的吉祥话,以图吉利。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