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赵氏祠堂只能暂时安置在小区套房内
赵氏皇族
兴衰岁月中的共同坚守
泉州赵族总会,位于丰泽区海景国际花园城小区内。门口几个古朴的大字: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显示着它与其他套房的不同。研究会副会长赵世聪一直希望,能够集众人之力,在甲第巷重建宗祠,让赵氏子孙重回西街。
靖康之耻后,宋高宗迁都临安,把管理皇族的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设在今天的西街旧馆驿。
泉州,偏安于一隅,生活安定,适合繁衍生息。南外宗当时随带的家班,形成了后来的大小梨园,也就是今天的梨园戏;他们还从中原地区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带来罗、绢、纱、绫等新产品,传入先进技术。可以说,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赵氏皇族也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南外宗室惨遭屠杀,子孙四散。一直到元朝灭亡,明朝兴起,赵氏子孙才重新凝聚起来,并在西街建起了祠堂。
作为皇族后裔,赵氏祠堂的选址也颇为考究。原文锦铺境内,有一块地,其形如牛,四肢粗大,鼻上还长有角,称为犀牛。每当月亮从东边升起,就照耀在这犀牛身上,这就是泉州旧十八景之一——犀牛望月。赵氏祠堂就建在这块宝地上,大门口还挂上了李贽题赠赵氏子孙赵(恒)特峰的牌匾——乡贤名宦。
上世纪60年代,这块地被征用,改作工厂,宗祠荡然无存。受此影响,台湾等地宗亲的寻亲之路一度中断。
然而,赵氏子孙一直在坚守。晋江安海星塔村流传着“生吴死赵”的说法,为了避免惨遭屠杀,当时部分赵氏后人随了外家姓吴,但死后碑刻上仍要恢复赵姓。赵世聪说,每次看到台湾宗亲回来认祖时的那股兴奋感,都颇为感触。他们拼了老命都要保护族谱,为的就是将来哪一天,能够回来,在宗祠前一解乡愁。
3年前,一位宗亲将自家的房子捐了出来,赵氏总族搬迁至海景国际花园城内。
除了印发会刊之外,由赵世聪牵头的赵氏总族网站也于2年前正式面世,重头戏仍然在“宗亲往来”、“寻根问祖”这两个版块。
越来越多的赵氏宗亲回到泉州,认祖归宗。这一切,也使得重建祠堂的呼声越来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