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东亚文化汇集市 西街音乐节唱出“泉州好声音”

qz.fjsen.com 2014-02-14 08:34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歌手们用精彩的演出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视听盛宴

核心提示

昨日,泉州市区城西路与新门街交汇处的旧面粉厂一改往日“素颜”,四处张灯结彩,人潮涌动。文创集市里,既有中韩日特色工艺品,也有闽南韵味的展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昨晚7点半,“青春纪念册”演唱会准时开唱,来自泉州、台湾的年轻歌手用歌声征服全场观众。今晚,“咱厝好声音”演唱会将在这里带来动听的闽南语老歌新曲,与您共同聆听家乡的声音。

据悉,本月13日至15日(正月十四至十六), 西街音乐节将持续举办三天。每天10时30分至23时,白天的文创集市、行为艺术表演、泉州城市老照片展,与晚上的专场演唱会、音乐演出、大型3D投影秀交相辉映,带给海内外嘉宾与市民朋友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记者 许雅玲 陈灵 李凯龙 陈晓东 实习生 徐凯燕 文/图

演唱会 青春歌声 全场沸腾

昨晚,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旋律在旧面粉厂内响起。西街音乐节首日“青春纪念册”主题演唱会精彩上演,青春歌声与工业遗迹在这里交织,碰撞出别样火花。

原创乐队“纪念青春”

“给你我的心作纪念/这份爱任何时刻你打开都新鲜/有我陪伴多苦都变成甜/睁开眼就看见永远……”在歌手们合唱的《青春纪念册》中,演唱会拉开序幕。

灯光闪耀,人山人海。小伙黄泓彬和他的乐队猩猩乐林刚站上舞台,就获得台下的阵阵尖叫。黄泓彬带来两首国语原创——《恐惧都市》和《下落不明》,犀利的歌词,青春的反思,以及敢于表达的态度,赢得观众强烈的认同感。

多种曲风烹出大餐

演唱会上,各路歌手尽情展现自己最靓丽的一面。歌手JK用他搞怪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浑厚嗓音为大家带来《its so easy》和《All that jazz》。当他尾音一收摆出定格造型时,观众献上一片欢呼声。

阳光男孩潘高翔和奔放女孩郑莉莉都来自漳州,他们唱完自己的曲目后,又合唱一首轻柔的情歌《屋顶》。来自东北的安溪媳妇韩云,以她热情豪放的北方女孩嗓音带来《爱相随》和《平底鞋女孩》,引起不少女观众的共鸣。本土歌手吴桥则以两首闽南语歌曲《祝福》和《抹当搁回头》给大家带来最亲切的乡音。

殷湘春的《三天三夜》再度把演唱会气氛推向高潮。最后,“青春纪念册”在付帅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和合唱《怒放的生命》中落下帷幕。

台湾“明星团队”来助兴

除了本土年轻歌手,台湾新生代闽南语歌手陈淑萍也来到现场,一曲经典老歌《潇洒走一回》引来观众掌声。随后,她又唱了一首闽南语经典歌曲《爱情恰恰》。

值得一提的是,演唱会由台湾歌手费玉清和高凌风的御用和声团队、乐队担任伴唱和伴奏,精彩表演为演唱会增色不少。特意从泉州台商投资区赶过来看演唱会的肖先生被台上的鼓手“迷”住了,在微信朋友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鼓手太棒了!偶像啊!”

文创集市

“三国”文化 人气爆棚

妆糕人技艺引来游客围观

昨日上午10点半,西街音乐节文创集市向市民开放,共设中韩日工艺品专区、闽南文化产品专区、企业创意品专区、现代艺术品专区、怀旧游戏区、传统工艺展示区等。极具特色的展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掌中再现传统闽南文化

在传统工艺展示区,妆糕人、棕编、糖画等传统技艺,勾起不少市民儿时的记忆。

妆糕人展台上插满了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猪八戒、喜羊羊等模型。妆糕人大师张建华介绍,泉州的“妆糕人”源于中原的捏面人,相传盛唐时期,妆糕人技艺由张氏族人带到福建,如今在泉州洛江、永春等地均有传承。

来到棕编展台,棕编大师林学源正用手中的棕榈叶随心所欲地编着蚂蚱、蜻蜓、蝴蝶等。一只蚂蚱,他不到三五分钟就编好了。

在糖画展台,糖画大师敏海平用小汤勺舀起糖汁,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在白色的石板上作画,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待糖汁凝固后,他用铲子将糖画铲起,递到小孩手中。

滚铁圈游戏让不少市民重温童年记忆

异国风情“撞上”本土元素

韩国传统婚礼行进图泥塑、日本人形……中韩日工艺品专区吸引了不少人围观。“那个腰鼓是不是电视里的那种?”在上幼儿园的林珊小朋友指着挂在墙上的韩国平安鼓好奇地问。一旁的工作人员向她介绍起这些韩日特色展品。

如果说中韩日工艺品专区洋溢着异域风情,一旁的企业创意产品专区则弥漫着正宗闽南味。展位里,“卖萌”关帝爷、眯眼老君岩、潇洒“马人”、气派钟楼等形象飘浮云端,栩栩如生。此外,彩绘石头、惠安女玩偶、石敢当、手绘明信片等也极具闽南特色。华侨大学的大四学生林森买了一套泉州名小吃明信片,“五香卷、绿豆饼、浮粿都是我喜爱的小吃。”

趣味游戏重拾童年乐趣

怀旧游戏区里,56岁的桂女士正在玩滚铁圈。她右手握着杆,左手把铁圈套进杆底部的小铁钩里,迅速跑动起来。怎料跑到一半,铁圈却脱落了。不气馁的她走回起点,重新套上环,这一次,她十分顺利地把铁圈滚到终点。“好久没玩了,有些生疏了。”一会儿,她来到踢毽子专区,一边娴熟地踢着,一边说,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

一旁,新隅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孩子们也在玩游戏。来自漳州的胡欣燕说,自己第一次玩,不太会,贵州遵义的徐振霖则自豪地说:“我在老家玩过,这是第二次玩,可以教你。”

相关报道>>>

西街音乐节首场演唱会引爆全场,将活动推向高潮。

昨晚7时30分,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重头戏——西街音乐节首场演唱会,在泉州西街旧面粉厂的主舞台上热闹绽放。

夜晚的旧面粉厂主舞台周围灯火通明,在花灯和舞台灯光、背景画的环绕下,台上歌手与台下观众沉醉了。与此同时,在文创集市旁边的巨型储物罐上,大型3D投影秀将包括东亚文化之都、骏马奔驰、龙、小提琴等3D图像投射出来,同舞台上的表演相映成趣。由工作人员装扮而成的机器猫、hello kitty、小熊等卡通玩偶形象,以及代表着泉州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热闹景象的外国人物形象,吸引来众多市民与之合影。这其中的精彩,请随阿芳一同去瞧一瞧!

□早报记者 蔡紫旻 王柏峰 实习生 汪雅倩 文/图

纪念青春 打响音乐节第一炮

昨晚,主题为“青春纪念册”七重好声音专场演唱会开演。土生土长的泉州歌手黄泓彬、郑莉莉、潘高翔、付帅、小黑、张皓、JK等人轮番上场,献上包括《恐惧之都》、《下落不明》、《你最珍贵》、《真情人》等一系列或原创、或拥有极高传唱度的好歌曲。

最好作品 放在家乡最好的舞台

出生于1989年的小晃黄泓彬,去年在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亮相后,获得了评委的好评。这一次和其他本土歌手一起重回泉州舞台,他没有选择惊艳亮相湖南卫视的闽南语改编版《opera2》,而是唱起原创摇滚作品《恐惧之都》和《下落不明》。

“《恐惧之都》源于我在《中国最强音》舞台唱过的《新月》,经过不断完善后,成了现在的版本。泉州人都有爱拼敢赢精神,我希望在不断跟自己较劲的过程中乘风破浪,一如‘海上丝绸之路’泉州的秉性。”小晃说。

跟以往参加比赛一样,小晃与猩猩音乐的乐队成员们一起演出。他们希望将最好的作品,放在家乡最好的舞台上展示。“脱离了比赛束缚,晚上的演出更加随心所欲,我向观众展示的是未来的自己。”

创意集市里,气球上的红衣女孩引得众人纷纷注目。

主打情歌 为元宵情人双节预热

歌手郑莉莉带来了三首歌曲,今天是元宵节也是情人节,为了与双重节日遥相呼应,她昨晚主打情歌配合节日氛围。除了独唱歌曲《真情人》,她还和潘高翔合唱《屋顶》、和张皓合唱《你最珍贵》。潘高翔和郑莉莉合唱之外,还带来《海芋恋》和一首英文歌《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

两人都说,跟以往参加严肃的比赛相比较,昨晚的专场演唱会更像是歌手再一次相聚的大联欢,舞台上的歌手享受在音乐中,也把快乐带给观众。

黑白照片记录半世纪泉州城事

从城西路的旧面粉厂大门进来,不远处即是泉州城市老照片展区。这处位于西街音乐节主舞台后方的走道两侧,放着林水坤、庄国良、李龙抛、黄百宁等摄影家的作品,展示着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老泉州风景与老市民生活景象。

上世纪60年代的南安洪濑糖厂基建工地,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同为上世纪60年代,农活间歇时,妇女们端坐在田间地头,跟着扫盲老师认字学知识;上世纪70年代,崇武女民兵背着枪在滩涂上巡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少儿乒乓球培训基地里少年们奋力搏杀;1986年,首届泉州国际木偶节上,“妆糕人”老艺人张志勤正在捏着面人……而这些黑白影像,都出自几位泉州摄影家之手。

娇艳欲滴的玫瑰也是“妆糕人”用面团捏出来的

传统现代交织 边逛边长知识

昨日从早到晚,天气阴冷的泉州不时飘雨,却没有挡住市民们逛文创集市的热情。闽南传统饭勺、闽台伴手礼、中华百家姓氏联墨巡展、文创产品展、日韩传统艺术展等展区都有很多人驻足,到了晚上,人潮涌入活动场地,偌大的文创广场人头攒动。

特殊的作文课 逛集市看展览

昨天上午,来自市区新隅小学六年三班的41位学生,在吕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提前逛了各个展馆以及文创集市。吕老师说,她想给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作文课,“单纯的课堂教学比较空洞,带他们来展区看一看,了解泉州历史文化,对写作很有帮助”。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参观,吕老师事前让大家看了《泉州漫游》,让大家先对泉州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在一些现当代艺术馆展区里,吕老师还充当起讲解员,为孩子们现场讲解。

姓氏源流展 听108个姓氏渊源

在中华百家姓氏联墨巡展展区,很多孩子围在布展人洪荣的身边,听他说着闽台108个姓氏的渊源,以及泉州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份120米长的卷轴,介绍了闽台108个姓氏渊源,而这份100米长的卷轴,介绍了南音、南戏、南建筑、南少林以及清源山、九日山等泉州非物质文化宝藏与物质文化遗产。”洪荣的展台上,还挂着许多名家名人题写的闽台百家姓氏联墨,“这是5年来,我们的第20站巡展,2011年,巡展办到了台湾高雄,经我们牵线搭桥,先后有海内外70多个姓氏的后人来闽认祖归宗”。

巨型储物罐上的3D投影秀让大家眼前一亮

传统饭勺显吉庆 日韩玩偶有特色

饭勺是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的寻常用具,当闽南传统饭勺被纳入收藏领域,你会在里面窥见文化的气息。

闽南传统饭勺展区前,收藏者陈晓峰介绍,闽南的传统饭勺为木制寿桃型,常配有凤头、龙头、树根、梅花灯等有吉庆意义的图案,这是其他地方的饭勺没有的。闽南传统饭勺有家用和婚庆两种,家用饭勺一般无油漆或上清漆,而婚庆饭勺上朱漆、刷金粉。

在日韩传统艺术展区,来自日本和韩国的树脂人偶穿着当地传统服装,活灵活现。韩国的橡皮泥木框画,软而有弹性的橡皮泥小柔偶构成了画的主体,有一幅画还专门表现韩国的传统婚礼习俗。

坐在大人宽厚的肩膀上逛集市,冬夜的寒冷被爱驱散。

民间工艺 绽放在情人节玫瑰上

入夜以后,文创集市热闹非凡,尽管飘着雨丝的天气比起白天更湿冷,但是挡不住人们逛街过节的热情。今天是元宵传统佳节,也是西方的情人节。为了应景,在文创集市广场正中央,民间工艺“妆糕人”、糖画、棕编艺人们现场表演展示过程中,也加入了情人节元素——玫瑰花。

“妆糕人”捏完了猪八戒、孙悟空等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形象之后,开始应参观者要求,制作红色、紫色、蓝色的玫瑰花;棕编艺人的摊位前,除了有活灵活现的螳螂、蛇、天鹅之外,还有一朵朵编织的玫瑰花。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