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墓志铭带出一个明代望族 1500字铭文内容丰富
一方墓志铭带出一个明代望族 有助于研究朱子理学在泉的发展
墓志铭记载了东头埔刘赓一家及其他亲人子嗣的情况
泉港区前黄镇三朱中学南面围墙外,开阔的荒地间藏着一个规模宏大的明代古墓。近日,泉港方志研究者郭民富反复揣摩字迹已经模糊的墓志铭,努力辨认,整理出约1500字的铭文。丰富的铭文内容,为揭开一个明代望族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明代古墓气势恢宏,背靠昆山,墓园分为三埕,占地面积上千平方米。墓台高约5米,据说在不远处的民居高楼未建时,从墓台处可眺望远处大海。 墓主刘赓的后人刘惠臻、刘惠涛等人告诉记者,该角落古称“东头埔”,为刘氏家族的祖居地。刘赓系明代进士、侍御史刘望海的次子。刘望海,明朝穆宗庚午年举人,神宗万历癸午年(1583年)进士,初任萧山县令,后累次升迁至七省巡按使。在《泉州府志》《惠安县志》记载里,刘赓被列为明代“笃行”、“孝友”的典范,刘望海称之为“诤子”。 1966年左右,该墓遭受破坏,墓志铭幸被居住在惠安螺城镇的刘望海后人收管保护起来。1995年,惠安刘望海故居管理组发动刘氏宗亲筹资修建古墓,同样出于保护目的,墓志铭另藏在附近。 在辨认铭文内容的过程中,郭民富发现该铭文记录了刘赓夫妇的生平事迹,其5个儿子名字、功名、婚姻情况,及其他亲人子嗣情况,“铭文涉及同时代的泉州郑之玄、朱又焕、张正声、林机、王约、张宇、张鑛、郑一濂、黄学元、骆日昇等十多位进士、举人,可见刘氏家族成员的婚姻是典型的门当户对联姻”。 铭文结合史料分析可见,刘氏家族为明代的名门望族。刘赓的父亲刘望海和祖父刘录被明代朝廷并封为总宪侍御,刘录还是有名的理学家,在《闽中理学渊源考》一书中有记载。郭民富经初步考证,认为东头埔刘氏家族的家学渊源可追溯到南宋的刘镜,《惠安县志》记载,刘镜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高弟”。他从现有的资料统计,从明代到清代,该家族至少有20人被记载入府志、县志。 该家族留给今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刘望海的府第和刘望海祠。据悉,明万历年间,刘望海以七省巡按的显赫身份建府第于惠安县城北街,府第为四座古大厝,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驷马拖车”。因刘望海有功于惠安,有惠安士绅100多人捐资在惠安科山建“报德祠”奉祀,俗称刘望海祠。 “沧桑变幻,东头埔刘氏后裔大量外迁繁衍。我们将进一步考证相关史实,为研究朱子理学在泉港乃至泉州的发展,提供有力佐证。”郭民富说。 □本报记者 陈淑华 文/图 |
- 2013-12-04城东一工地挖出明代古墓 墓志铭还原墓主生平事
- 2013-01-26永春桃城镇一人家现明代墓志铭 见证吕尚四起义
- 2012-12-21张瑞图墓志铭险遭毁 曾有人出百万美元求购被婉拒
- 2012-11-05清初僧人墓志铭现身 专家:证明南少林在泉州
- 2012-09-14安溪一祖坟迁移时挖出392年前墓志铭 破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