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新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泉州举行。 (中新)
千年前,泉州是东方巨龙眺望世界的窗口,“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铺开一幅“梯航万国”的辉煌长卷。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向着陆地和海洋,中国伸出双臂。
像千年前一样,泉州渴望成为中国拥抱世界的指尖。昨日,“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泉举行,官员、学者、企业家、海内外媒体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建设新世纪丝绸之路的崭新思路。梦想复兴古城古港辉煌的泉州,又一次率先鸣响汽笛,拔锚起航。
□本报记者 郑意凡 郭雅莹 游怡冰
出发:我们畅想丝路
同一条丝绸之路,不同的思想飞扬。对于一条开辟了千年的贸易之路,人们总是有许多想象:一条路,代表了过去的一个时代;一条路,反映了如今的拼搏精神;一条路,更包含了未来的无尽可能……
为古丝路注入新内涵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郑和下西洋曾途经泉州,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是著名的侨乡,一代一代的先辈从这里出发,为中外交流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说,“坚持和平、平等、开放、包容是丝绸之路体现出的共性,强调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个人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今人的宝贵启示,也是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21世纪,这显得尤其珍贵。今天我们更应该把这些价值和理念发扬光大,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繁荣。”
这次来泉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经济信息部副部长贾槐感到非常震撼,“开了一天的会,桌上放了三本书,我休息的时候简单看了一下,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底蕴非常深厚。我们要重振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他说,这次来是贯彻国家的海洋战略和品牌战略。“我们将全方位地参与设计泉州的丝绸之路博览会活动。”
“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上的精彩发言引得阵阵掌声 (陈起拓 摄)
寻求各国合作新机会
菲律宾《商报》执行副总编庄铭灯认为,在世界各国都想搭乘中国经济快车之际,新世纪丝绸之路的构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让沿线人民共享发展红利,同时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他深信,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在古丝路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以新世纪丝绸之路为契机,泉州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同时,这对海外华侨华人也是一个新的机遇,通过向所在国传达这一理念,与商界携手,寻求各国之间新的合作机会。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秘书局局长沈丹阳说,新世纪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良好作用密不可分。他表示,泉州早在唐宋时期就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对外通商大港,到了宋元时期,为世界友好往来和发展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务部将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全面深化发展:一是深化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二是加快向沿线国家走出去;三是吸引沿线国家来华投资;四是推进自贸区建设和区域次区域合作;五是扩大服务贸易合作。
对于如何理解新世纪丝绸之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这不能单纯地看成是海上丝绸之路,应该看成是中国主导的和平友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当代绿色经济、海洋经济之路,是一个各国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也是我们一贯倡导的文化交流、宗教自由、人类和谐发展之路。同时,他认为这对于泉州乃至福建而言,是下一步以海洋经济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飞来之笔、神来之笔,是赋予泉州乃至福建的巨大历史机遇。
出发:我们围炉对话
如何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从金融、经济、文化层面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如何为“一带一路”添一把柴,让区域互联互通的火越烧越旺,成为嘉宾们围炉对话的焦点。
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商机
魏建国认为,这“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下一步整个中国经济战略崛起的两大布局。海上丝绸之路涵盖包括东盟、非洲、东欧等的96个国家和地区,具有深厚潜力。从这个意义出发,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就显得更为重要。他表示,如今泉州的外向型经济已经发展得不错。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年,泉州同东盟、南亚、中东、非洲等52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金额是152亿美元,占泉州全市贸易总量的51.5%,成绩喜人。如果从下一步要建立新海上丝绸之路,即便在这152亿美元后面加一个零也不为过。
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总裁李耀看来,中国与东盟从“黄金十年”到“钻石十年”可以用两个词来总结:“一个是领导,一个是战略,合起来就是领导战略。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个时候通过新世纪丝绸之路将新鲜的经济血液向外输出,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动力。”
同作为金融界的领军人物,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对于货币流通体现出的作用和价值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指出:“丝绸之路需要人民币跨境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他说:“在唐朝,开元天宝作为当时的货币就曾经起到国际支付的作用,当时的汇率是用它的单位来确定的。今后,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支付,或许会有更多新的作用产生。”
在马蔚华看来,建设“一带一路”带来的商机既有企业的商机,也有银行的商机。“因为‘一带一路’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而金融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需要在业务中更多地进行跨境结算,这将推进人民币金融产品的更大范围地使用。这也是金融的商机。”
期待发展新的商业价值观
对于李耀来说,建设“一带一路”不仅充满商机,同时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使命,特别是在思索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如何更好地推动东盟一体化时,他感受到了历史使命与人文关怀。他说:“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价值,这都是我们要追求的。”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量外资的进入。从过去十年开始,我们的资金走出去,资本外流。使用廉价劳动力方面,只是把廉价劳动力输出到国外去。李耀提出,针对这一情况,东盟投资基金在东盟投资的7亿多美金里面试图创造或寻找一种新的商业价值观。这就是保持社会均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李耀认为,中国的企业要思考如何用适当的技术、适当的经验、合适的商业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及正在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如探索研究可持续发展和商业成功结合在一起等问题。“要在新商机、新商业模式基础上,从丝绸之路古老的传说和古老的命题中,发展出新的商业价值观,我相信,我们能够为世界作出新贡献。”
结合公共外交讲好中国故事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使周边国家成为同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的可靠战略依托。要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密结合,在“一带一路”沿途设立各类自由贸易园区、金融改革试验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国内国际投资的便捷化、自由化,形成引领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何亚非同时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紧密结合、与公共外交紧密结合,“建设‘一带一路’要推动以文化交流为主要载体的民间交往,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泉州是远近闻名的侨乡,在何亚非看来,海外侨胞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成熟的生产行销网路、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以及沟通中外的独特优势,“要将‘一带一路’建设与华商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使华商经济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有机衔接,相得益彰,实现多赢。
出发:我们先人一步
“思想先于行动,闪电永远先于暴雨之前。”会场上的一位嘉宾在谈及泉州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勇往直前时,引用了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诗句。
在“一带一路”发展之中,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承载着人们对于新丝路发展更多的期望。众志成城,泉州爱拼敢赢,永不止步。
泉州要建“新海丝”先行区
“泉州已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设想!”泉州市长郑新聪说,泉州将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主线,积极参与推动“海丝”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加强互通举措”,即“政策沟通、航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主动作为,先行先试,为复兴海上丝绸之路担当排头兵和试验田。在申报先行区建设的同时,我们将不等不靠,先行一步,推动更加紧密、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包括推动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联合申报“海丝”世界文化遗产及旅游合作,加快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推进金融合作等。“建设先行区,我们很有信心,因为机会非常好,泉州有历史的渊源,有实力的基础,还有多方面的条件,只要国家给泉州机会,泉州一定会把任务完成好。”
建立“新丝路”论坛平台
对于下一步泉州应该如何做的问题,魏建国提出了具体的“三个一”(一个平台、一个基金、一个机制)的建议。
一个平台:参照亚欧贸易博览会的做法,建立一个面向东盟、非洲、南亚以及东欧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论坛平台,展开下一步对话、交流与合作。
一个基金:泉州应尽快建立一个由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所决定的银行金融共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发展基金。把中东阿拉伯国家当前游离在外的7000亿美金调动起来,把亚洲东盟制造业的优势调动起来,把非洲和中东的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调动包括福建在内以及沿线所有华人华侨的积极性,共同为这条路的建设献出力量。
一个机制:尽快召开沿线城市市长会议,用一条线把所有的港口、旅游点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
经贸合作有创新突破
对于发展新世纪丝绸之路,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翁忠义充满期待。他表示,在还没有到泉州的时候就已经听说泉州是福建重要的港口城市,也知道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当谈及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泉州如何有所作为时,他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中国广西钦州市和马来西亚彭亨州关丹市,中马分别设立了政府层面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同时,促成中国公司参与马来西亚关丹港口的扩建项目,开创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互设国家级产业园的先河。泉州和马来西亚之间也可以寻找一些合适的产业进行对接,用比较务实的项目来牵头,拓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翁忠义说,在马来西亚,福建籍的华人很多,由于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华人既能与马来西亚人开展合作,同时又能成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沟通合作的桥梁。“和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一样,马来西亚也自2010年开始实行经济转型计划,在此计划下,马来西亚政府确定了包括石油与天然气、旅游、教育、保健、金融服务、商业服务、农业、通讯设施等12个关键领域,并且为这些受鼓励的行业制定长达十年免缴所得税,原材料及零件进口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泉州的企业家或许能在这些领域及其他资金密集型领域找到相应的商机。我和使馆负责投资和贸易的同事们会全力以赴,为中国企业提供有关马来西亚投资与贸易讯息以及协助企业到马来西亚实地考察。”
翁忠义表示:“我希望在马年,中马经贸合作,无论在民间或政府层面,能一马当先创新突破,取得巨大飞跃,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挑战。”
“新海丝”首先要从泉州走
著名海外时评家文扬则表示期待泉州重新崛起,因为泉州拥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古代东方大港这段历史。现在,泉州的历史资源被严重浪费了,有了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要从泉州走,要恢复它的辉煌。
在英国富中传媒总编辑陈时荣看来,这次新世纪丝绸之路的活动,在泉州举行启动仪式,不是没有道理的。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过灿烂辉煌的历程,今天在整个中国的地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让泉州再次绽放她的光辉,非常有意义。
他认为,泉州拥有人文、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优势是泉州人拥有开放型的思维,可以将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在实际行动中展现出来。同时,希望泉州在新世纪海丝之路发展中,继续把握“侨”的优势,将其上升到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进一步沟通交流;在宣传报道过程中,运用好华文媒体,同时也重视当地主流媒体的作用。
“一带一路”给泉企带来商机
在还没有来泉州之前,《北欧时报》社长何儒对于泉州的印象还停留在“福建经济总量第一”的层面上,而经过三天的参观访问,何儒对泉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凭借着泉州人的一份闯劲儿,这里不仅经济强盛,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闽南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
何儒说,在北欧也有许多福建人,“一带一路”建设应该会吸引在北欧的福建人多回家乡看一看。同时,“一带一路”的建设将给泉州的企业带来许多商机。“泉州有许多运动品牌,大多数北欧人是非常热爱运动的,如果泉州的运动产品能把市场开拓到北欧去,应该会发展得很不错;泉州还有著名的铁观音,对于同样爱喝茶的北欧人来说,这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接受采访时,何儒手中拿着一份刊有《“哥德堡号”将重航“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欧时报》,这份报道与他此行的目的息息相关。“去年,‘哥德堡号’从瑞典出发,泉州成为中国大陆航线首站备选城市,这对于泉州来说是一个契机。我们很关注泉州要如何组织当地的企业到欧洲去发展,同时传播泉州的文化。这次回去后,我们也会将所见所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北欧当地的华人企业,并希望与泉州本地媒体合作,为北欧企业提供更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讯息。”
相关报道>>>
泉州将打造“21世纪海丝先行区”
黄少萍:启动古港转型升级行动,努力谱写新丝路未来的美好乐章
泉州将主动对接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启动古港转型升级行动。
□据中新社 早报记者 林福龙 赵鹏云\记录整理 潘登\图
在昨天召开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成为会上关注焦点。
中新社丝绸之路专家顾问团代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使节代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及企业代表、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致辞和演讲中频频提到“泉州”字眼。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表示,泉州将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拟打造海丝品牌博览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张伟说,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唐代是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历史文化积淀非常丰富。另外,泉州的民营经济发达,海外移民众多,是中国著名侨乡。
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中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与新机遇。中国贸促会正试图打造一个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建立一个丝绸之路国家商协会圆桌会以及丝绸之路国家企业洽谈会机制,推动中国品牌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发展。
宋元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启动古港转型升级行动
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在致辞中表示,泉州将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黄少萍表示,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华文媒体记者齐聚泉州,共同解读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探讨泉州在“新丝路”发展战略中的机遇和作为,这对泉州展示“海丝”历史传承、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泉州古称“刺桐”,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也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黄少萍介绍说,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与之相伴随,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多文化在泉州广泛传播,并与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交汇交融、相生相长。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把泉州列为最重要的考察城市之一,并将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确定在泉州。去年,泉州凭借丰富的海丝历史文化遗存,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道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今年元宵节期间,泉州成功启动“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
“素有海洋情结、爱拼敢赢精神的泉籍乡亲,沿着这条‘海丝’之路走向世界。”黄少萍特别指出,目前,分布在五大洲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达750多万人,其中90%以上分布在与海丝密切相关的东南亚国家。
谈及未来,黄少萍说,接下来,我们将主动对接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启动古港转型升级行动,努力谱写新丝路未来的美好乐章。
召开海丝沿线城市市长会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下一步整个中国经济战略崛起的两大布局。针对“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未来应建立一个平台、一个基金和一个机制。
第一,一个平台。可以参照亚欧贸易博览会的做法,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泉州建立一个面向东盟、非洲、南亚以及东欧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论坛平台,也就是博览会的平台。
第二,一个基金。尽快成立一个由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所决定的丝绸之路共同发展基金。把中东阿拉伯国家当前游离在外的7000亿美元资金调动起来,把东盟制造业的优势调动起来,把非洲和中东的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调动包括福建在内以及沿途所有华人华侨的积极性,共同为这条路的建设献出力量。
第三,一个机制。尽快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市长会议,不必一步到位,先从泉州开始向外延伸分段实施,最后用一条线把所有的港口、旅游点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借助这条线实现合作的互利共赢,以及我们为此达到的整个中国的战略经济布局。
针对本次活动的举办地——泉州,魏建国指出,无论是对泉州还是对整个福建省而言,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赋予的巨大机遇,要想进一步打造整个经济的升级版,海洋经济是飞来之笔、神来之笔。
泉州的外向型经济已经发展得不错。魏建国援引有关的统计数据称,2013年,泉州同东盟、南亚、东欧、非洲等52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金额是152亿美元,占泉州贸易总量的51.5%,成绩喜人。他指出,如果海上丝绸之路成功铺就,即便在这152亿美元后面加一个零也不为过。
■相关链接
古港转型升级 重振古港雄风
市委书记黄少萍在2013年12月31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实施古港转型升级行动。主动对接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通过邀请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访问泉州、策划“印象海丝”大型演出、开设“海丝”市长论坛和城市联盟等,凸显泉州起点城市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据悉,“古港转型升级行动”旨在对接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发挥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通过规划建设中国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设立海丝论坛(经济、文化、城市等)、开通海上观光线路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充分展示泉州港口文化魅力,将刺桐古港转型升级为集国内海丝文化展示、海丝文化产业开发等为一体的重要基地,成为泉州未来标志性的经济文化港湾区。
来源:东南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