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走进蓉中村 骑木杖擀面条特殊手艺引围观
特殊手艺擀出的面条,很有嚼劲,不仅当地人喜欢,很多泉州、厦门的人也过来买
特殊手艺擀出的面条,很有嚼劲,不仅当地人喜欢,很多泉州、厦门的人也过来买 骑在木杖上擀面 特殊手艺引围观 彩排现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对手工面达人夫妇的表演。来自南安蓬华镇的郭金星和陈美芳夫妇擀面很有一手,传统的手工面都是用手擀面,他们却是屁股骑在擀面杖上擀面条。将长长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后,夫妇俩拿出一根1米多长、碗口粗的擀面杖,一端套进案板上的木制横杆里,另一端架起陈美芳。随着陈美芳的上下跳动,擀面杖下的面团逐渐被压成扁条形,画面就像在跳舞,让围观群众看得直叫过瘾。 49岁的郭金星在18岁时开始跟父亲学做手工面,结婚后和妻子一起开面馆,至今已有20多年。由于面条是骑木杖擀出来的,当地也有人俗称屁股面。郭金星说,这种手工面是蓬华的传统特色美食,据说起源于清朝,大概从他太爷爷那一代就有人会制作,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最早擀面时用手,在我太爷爷那时,家族人多量太大,才想出骑在木杖上擀面。”小时候,郭金星常听奶奶提起这种擀面手艺的由来。以前,他看到父亲擀面时,跳上跳下的觉得好玩,就骑上去试试,父亲看他学得有模有样,于是教他学擀面。“每天我们从早做到晚,至少要做100公斤面才够卖。”特殊的手艺,让郭金星夫妇擀出的面,又韧又Q很有嚼劲,不仅当地人喜欢,很多泉州、厦门的人也过来买,还有华侨带到海外去。 □说汝知影 蓉中村 蓉中村位于梅山镇西端,原本是个不靠山不靠海,没有矿产资源的小村庄,如今却全面达到并超过泉州市宽裕型小康村标准。2010年,蓉中村工农业产值达8.5亿元,村财政收入28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62万元。这里有“国家一级”公众图书馆,全省最具规模的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还与国家级艺术团体东方歌舞团在北京签署文化共建合作协议,村民像市民一样,住在有保安巡逻的小区里。这一切,都得益于蓉中村社会管理创新,经济建设和文化公益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创造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蓉中模式。 |
- 2013-10-31南安蓉中村强村富民举措多 跨省帮扶成效大
- 2013-10-20“敢拼会赢”陇上行 南安蓉中村帮扶甘肃两村纪实
- 2012-11-20经济发展“传统道德不能丢” 蓉中村举办道德讲坛
- 2011-11-07李振生谈新农村建设:蓉中村的强村富民之路
- 2011-10-31蓉中村第五届文化节昨开幕 小村庄展示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