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火了 的哥抢单甩掉车上乘客
■“快的”“滴滴”展开“阿Q大战”,提供高额补贴
■乘客赞:花坐公交车的钱打车,爽!
■的哥喜:一天多收了75元,好!
■有人愁:被拒载 要小费 老人弱势 事故增多
一位出租车司机等红绿灯时,拿起手机看打车信息。
2011年年底摇摇招车的成立,预示着中国手机打车应用市场的开启。2012年手机打车市场悄然兴起,应用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最具代表性的软件是嘀嘀打车、快的打车。2013年随着市场的发展,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增多,战线由一线城市深入到二、三线城市。
目前,在泉州,阿里巴巴的“快的打车”已大力推广一个多月,腾讯QQ的“滴滴打车”也推广数日,“阿Q大战”愈演愈烈。
花坐公交的钱打的,甚至打的不花钱。这是马年新春,互联网二马——马云和马化腾给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送来的“福利”。
他们的打车软件——“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正在打“烧钱大战”,引得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纷纷“笑纳”,引发全民大讨论,其衍生出的种种问题也令人关注。
据了解,目前泉州市的出租车保有量为3290辆,车少人多,打车颇花时间。打车软件一出现,凭借其给司机和乘客的高额补贴及其便利性,受到广泛欢迎。到底他们给泉州打车出行的人们带来什么影响,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早报记者 傅恒 颜雅婷 石勇 文/图
一辆出租车上挂着两部手机,同时使用“快的”和“滴滴”抢单。
阿Q大战 疯狂补贴
◆1月10日
嘀嘀打车软件在32个城市开通微信支付,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
◆1月20日
快的打车和支付宝宣布,40万名快的司机支持支付宝收款,乘客车费返现10元,司机奖励10元。
◆1月21日
快的和支付宝再次提升力度,司机奖励增至15元。
◆2月10日
嘀嘀打车宣布对乘客补贴降至5元。
◆2月11日
快的宣布,对乘客的奖励10元不变,但对司机的奖励减少了5元,大城市由15元降到了10元,三、四线城市由10元降到了5元。
◆2月17日
快的宣布,乘客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立减11元。司机端则分为高峰期和非高峰期,每单奖励11元和5元。
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合作开始第三轮营销,将立减金额涨回到10元,并推出新用户首单立减15元优惠。
◆2月18日
嘀嘀打车开启“游戏补贴”: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每次随机获得12元至20元不等的补贴,每天最多限3次。
◆2月18日15:00
快的宣布:使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立减13元。每天免单大奖由10001个提升至15000个。
手机打车 亦喜亦忧
■欣喜派
比坐公交车还便宜啊
“打车软件很好用啊,既方便又省钱”。前日,孙小姐听说了打车软件,就下载了个试试,“我从泉州市区涂门街使用快的打车预约的士,30秒后司机就给我回电话了,两分钟后来到我家楼下,我打的到泉秀街,本来打车钱要9元的,但是快的补贴13元,不到13元就全免,我等于免费打车,比坐公交还便宜。这种实实在在的优惠当然令人高兴。”孙小姐感叹道。
不用再苦等出租车了
“又少花钱又省时间”。市民赵先生对打的软件赞不绝口。他说,要出门打车,他先通过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司机抢单后双方电话联系,确定多久车能到,然后他再走出小区等车。这样,在冷天、雨天、寒风天就能少受很多苦。
落东西在车上好找了
市民黄先生发现了打车软件的另一个好处。他说,打车软件联系上出租车司机后,首先就有了司机的电话,然后,软件上也会出现出租车的车牌号,付款后还能显示司机的姓名。
生活中,常常有人将财物落在车上,却没记下出租车的车牌等信息,除非出租车司机主动联系或失物招领,否则财物很难拿回来。有了打车软件,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不用备现金找零钱了
“不用现金支付,不用备零钱找零钱了,超方便”,市民蔡女士还有一个发现,她说,以前找零钱,碰上尾数有0.5元的,司机常会把0.5元当1元收,自从用了打车软件,是多少就多少,不会被多收0.5元。而且用手机支付,不用备现金找零钱了,万一忘了带钱包也没事,手机有带就行!
司机1天多收了75元
用打车软件,司机能得到多大好处?记者用打车软件坐上了出租车司机马师傅的车。一路上,马师傅的手机不停传来叫车信息“下一单,打锡街往泉秀路……”。
对于收益,马师傅说,打车软件运营商会给司机予奖励,“比如快的,每天抢到10单的话,前5单,每单奖励5元,后5单每单奖励10元,这样一天10单,就可以获奖励75元。”
马师傅说,他是在同为的哥的外甥的介绍下使用打车软件的,不少的哥也会把这个软件介绍给乘客。
■担忧派
司机抢到单 甩掉车上乘客
“太过分,我都上车了,他就因为抢到单让我下车”。市民陈先生说,日前,他好不容易在市区新华路拦了一辆的士,但中途司机用打车软件接到了一单生意,就把他丢下了。
“车子才开500米左右,司机的手机响了,便以前方堵车为名,连车钱都不算就要求我下车了,”陈先生抱怨道:“他打了个电话,要去涂门街中闽百汇接客,就是那一单5元、10元的补贴在作怪。”
中老年人玩不转 打不到车
“年轻人都用打车软件,我们不会用,长久发展下去,老人家不就没车可打了?”市民陈老伯有点担忧。
打车软件是新兴的手机软件,前提是必须配备一台智能手机、绑定银行卡,而智能手机一般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普及,中老年人相比之下,打车就比较吃亏,从而成为打车时的弱势群体。
高峰期打车更难 变相要小费
高峰期,打车软件会令“打车难”问题更难——这是市民李小姐的感受。
前几天下雨,她在市区丰泽街等车,而一辆辆的士亮着“空车”经过,但都不肯停下来。“我看到一个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先经过我时不停下来,往前开了一段后,在一个也在打电话的男子面前停了下来,然后该男子就上车了,”李小姐很郁闷:“照理说我应该比他先拦到的。”
吴小姐也有类似遭遇。她高峰期用打车软件打车,“快的”和“滴滴”都用上了,还是没有车接她的单。眼看着时间流逝,她为了快点上车赶路,无奈选择了“给5元小费”,很快她就接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的电话。
“抢单的哥”变“马路杀手”?
“坐车时,司机一直在关注打车软件上的消息,还一直按手机,打电话,能保障行车安全吗?”市民王小姐说道,很多的士司机开始用打车软件,有的甚至用了两三台手机,安装了两三个打车软件,边开车边抢单,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也许在抢单的那一刹那,马路杀手就诞生了。
◆影响
打车软件致事故骤增
新华社记者从太原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了解到,2月19日、20日两天,太原全市共发生106起涉及出租车的交通事故。出租车司机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集中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质疑
没补贴 还用打车软件吗?
打车软件最近走红,来自于软件背后两大金主“阿里巴巴”和“腾讯企鹅”的烧金政策,给乘客和司机提供高额的补贴。但高额补贴能坚持多久呢?
前阶段,微信要收费事件传出后闹得沸沸扬扬,用户多数表示若微信收费就宁愿不用,而这些打的软件,如果没有补贴,有司机会愿意大老远跑来家门口等你,然后再载你去目的地吗?乘客也许方便,但对于司机来说,就未必愿意了。
◆意外
没想到电台的敌人 是打车软件
出租车司机是电台的主要听众,而随着打车软件的出现,司机只顾听着电话里打车软件的信息,从而没去听电台的节目,电台的收听率会受到影响吗?
出租车司机李师傅自从下载了打车软件后,就把车里的声音都关掉了,开车途中一直在关注打车软件的信息。“对电台会有点影响,因为安静的情况下才能听清楚打车软件发出的信息,”李师傅说道。
◆部门声音
□泉州市交通委出租科
本土企业曾试过 因没奖励黄了
“为什么出租车司机会用打车软件,为什么乘客也愿意用该软件打车?无非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给二者进行费用补贴、返还。”在泉州市交通委出租科科长庄锡平看来,这是直接导致打车软件服务越来越红的一个直接诱因,但“用打车软件打的的大多是年轻人”。
庄锡平介绍,此前泉州本地一通讯商也曾推行过类似的“电招”服务,对每一部出租车提供一部手机供其免费试用一个月,但没有奖金奖励,因此没有一个出租车司机使用、推广。
缺约束机制 一方爽约投诉无门
庄锡平认为,打车软件实现“找车与支付”两个功能,出租车司机是否用打车软件,无需经过公司、部门审批,而在使用时,无需在车上增加任何设备,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因此,出租车司机只要规范经营即可。
在他看来,由于打车软件直接安装在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手机上,后台是支付宝和微信这类支付平台,目前尚处于不成熟阶段,缺乏一个公共的约束平台和机制,无论是司机爽约还是乘客爽约,都是经营问题,投诉无门。
给小费是议价行为 这不允许
对于打车软件叫不到车可通过支付5元、10元或20元的小费叫车的方式,庄锡平表示反对,“这属于议价行为,在出租车行业,议价是不允许的”,而司机边开车边抢单,必将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泉州市交巡警支队
边开车边抢单 罚50元记2分
泉州市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司机在行车过程中查看打车软件消息、打电话,会分散注意力,妨碍安全驾驶,属于交通违法行为,若经发现,可处以罚款50元记2分处罚。
若司机想要接收信息,就要在不妨碍交通的情况下靠边停车,确保安全后再来看这些信息,而作为乘客,若看到出租车司机看手机要对其提出劝告和制止,确保行车的安全。
□相关链接
深圳:存在广泛争议 叫停软件
打车软件在深圳被紧急“叫停”。从内部下发的《通知》上看,深圳市客运管理局认为,手机打车软件存在着广泛争议和监管质疑,对行业带来不稳定隐患,容易造成司机拒载和挑客。
南京:涉嫌变相议价 叫停“加价”
打车软件都安装有“加价”功能。乘客在叫车时,可选择不同的加价档次。因涉嫌变相议价,扰乱客运市场价格秩序,没有经过行政管理部门和物价部门的核准,2013年5月南京市客管处“叫停”加价打车软件。
上海:接入管理平台 “待运”变“电调”
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相关负责人本月明确表示,目前“嘀嘀”和“快的”两家第三方打车软件,须接入出租汽车电调中心平台,今后出租车驾驶员通过打车软件接受乘客的用车申请后,出租车顶灯将不再显示“待运”而改为“电调”状态,以避免误导在路边扬招的乘客。
“打车软件”莫成“拒载硬件”
从各地实施情况来看,虽然满足了少数乘客的“特殊需求”,却增加了市民出行成本,加重了路边打车难,并成为行业监管“灰色地带”。
当“打车软件”背离了化解打车难的初衷,反而成为助推打车难的一种“工具”时,其可行性就值得考量了。更何况,各地出台的《出租车汽车管理条例》中均有明确规定,司机不议价、不拒载。而“订车软件”的兴起,虽然可给订车提供方便,却打了议价、拒载的“擦边球”。
“打车软件”的尴尬现状,值得各方反思。有关管理部门和出租车行业,都忽视了出租车的基本属性——其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也享受政府一定的补贴,出租车也承担了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就不能一味地以牟利为目的,理应向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广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