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渠如今又脏又臭,愁坏了两侧菜农
东南网3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建辉 田米 见习记者 洪燕茹 文/图)晋江龙湖镇东溪水库下游,绵延四五公里长的灌溉水渠,是两侧上千亩菜农的“生命渠”。可是,今年以来,灌溉水渠发黑发臭,菜农施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诉苦:灌溉水成了“祸水”,一浇菜就死。
水渠为何变得黑臭?这附近并无工业排污,菜地附近山头上的那9个养猪场,成了菜农心中最大的猜疑对象。
龙湖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晋江市环保局深沪中队相关负责人,均表态近期到现场走访调查,并督促养猪场规范尾水处理达标排放,还考虑利用汛期开闸泄水冲刷灌溉水渠。
一浇就死这事让人发愁
记者现场走访,遇到了71岁的菜农施老伯,他说自己种了一辈子菜,家中两三代人都守着那片菜地过日子。在场的七八名菜农认为,污染源是附近山头的养猪场排出的尾水。
菜地边的灌溉水渠上游约1公里处,就是东溪水库,是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的。记者沿着水渠从东溪水库往下游走,水的颜色从清澈见底,到墨绿色的浑黄,再到乌黑发臭的死水,观感差异较明显。
施老伯说,这条水渠流经石龟、后溪、杆柄、埔头、内坑等村,并在与石狮交界处入海,沿线村庄种菜用水全靠它。此前水质都很好,清澈见底,从去年开始,就渐渐变黑,后来臭得没办法用,一浇菜就死。
浇了水渠的水,很多胡萝卜烂了
抽水灌溉菜农们付不起
菜农们介绍,去年下半年,镇政府曾牵头对这条灌溉水渠进行过一次清淤和冲洗,但仅仅两个月后,水又发黑发臭了。
来自厦门翔安的菜农小王,5年前开始在水渠附近承包了近500亩菜地种胡萝卜,他狠下血本,拉了一条大约2公里长的水管,直接从水库抽水灌溉。“两台抽水机,两公里长的水管,还挖了多个蓄水池,一个供水设备要2万多元”,小王说,平时用水也要花钱,用水高峰时,一个月的电费就要2万元左右。
看到小王的投入成效,在水渠另一侧的后溪村承包了近100亩的菜农郭默,也想直接接管灌溉,“成本大点就大点,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胡萝卜烂掉”。
9养猪场去年建沼气池
记者走访方圆数公里,除了村庄,并未发现工业排污。随后来到菜农所指的遍布9家养猪场的山头。
袁长松是贵州人,经营着一家存栏300多头生猪的养猪场。他介绍,9家养猪场建了七八年,一共存栏约有2000头生猪。从去年开始,在政府的要求下,每家都装上了沼气池,收集和处理污水,沼气残液和少量尾水通过沟渠排出。
袁长松还说,有部分菜农主动要将养猪场沼气池的尾水截流并引入到一个挖好的蓄水池。对此,截流他家尾水的四川菜农张树云称,将水蓄起来,经过三个过滤池并利用雨水稀释,沉淀后的清水就可以浇菜了,“有机肥,连肥料都省一些,菜长得都好好的”。
菜农提到,养猪场尾水中可能含有消毒液等化学成分,导致原本属有机肥的猪粪水变成了能浇死蔬菜的“祸水”。对此,袁长松称确实每隔十天半个月会定期用消毒液清洗猪栏,但用量很少,而且用清水稀释了,还经过生化池和沼气池等过滤,化学成分残留应该很小了。
【部门回应】
近期走访调查 尽快给解决措施
针对菜农的反映,龙湖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施主任介绍,他们将走访调查,督促养猪场规范尾水处理并达标排放,在沼气池下游再建一个蓄水池,过滤稀释沼气池尾水;第二,近期将再次利用汛期雨水充足条件,开闸放水冲刷已发黑发臭的灌溉水渠;第三,根据今年年初出台的《晋江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上述养猪场属于可养区,将在2015年年底前关闭取缔小规模且不达标排放的养猪场,仅保留存栏500头以上并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化养猪场。
该区域环保工作归属深沪中队负责,该队杨队长介绍,将与龙湖镇协商,近期组织人员到现场察看。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晋江生态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相关人士曾先生介绍,将全面开展生态水域综合治理,今年重点是群众关注大、污染较严重的南低干渠(海烟沟)、梧塘溪和可穆溪等6条小流域,以及启动实施《晋江市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年)》。因此,将协调镇政府、环保等执法力量,尽快调查并实施解决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