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座码头曾是泉州“生命线” 因大桥建设逐渐消失
记忆中的九座码头 第一至第九码头如今已变成回忆,它们的具体位置在哪,曾经承载过怎样的历史使命?根据吴健康先生的讲述,我们逐一梳理。 ●第一码头 始于顺济桥头至海关口渡头,码头由一段石砌驳岸和一条伸向江里的斜坡码头组成。驳岸上木麻黄树下的场地,均被堆积着用舢板从江中采上的黄沙,“新桥溪淡水沙”在市民当中久负盛名。斜坡码头可不受潮水限制,用人力车装载货物起落水(即船只货物装卸),在平时可供周边居民洗刷衣物、挑取饮用水,战时可作海军登陆艇靠岸滩位。 ●第二码头 自海关口渡头至富美旱闸,该码头由比较简陋的石砌驳岸码头和一个简易渡头组成。经渡头南侧、富美宫前的壕沟,摇小船就可以抵达聚宝街车桥头的来远驿。该码头以停泊来自城东、东海及惠安、晋江渔船为主,其舶来的海鲜、咸鱼、蚝(贝)壳都在这里上岸。在此落水的货物,一般是与渔民日常生活或生产捕捞相关的物品,如火柴、鱼篓、冰块等。 ●第三码头 自富美旱闸南侧起擦过八舍后尾西段至后山旱闸,该码头是由3个驳岸式泊位和若干人工装卸渡头组成。这些泊位主要供输入木材、水泥、工业用沙、水果、腌果脯等的船舶停泊;渡头是供输出红柴(用于熬汤来浸染船帆、渔网、渔民服的荔枝木、薯榔等木料)、砖瓦、瓷器等较小型船舶停靠装船。这里有一座女工队小屋,供她们开会、休息和存放工具。 ●第四码头 这是一段最小的码头,大抵对应于防洪堤内厂口街北段,没有正规的泊位或装卸点,仅有一个阶梯式的渡口。但是,这个渡口却有不少来自蚶江、海尾、溜石等近海渡口的渡船在此上下客,渡口边的两棵茂密榕树是往来人们乘凉休息的好地方。现在的泉州大桥正是从这里跨过江面。 ●第五码头 正对于防洪堤内厂口街地段,该码头由两个非常标准的驳岸式泊位。7艘50~60吨级驳船、4艘40吨级驳船,常年基本停泊在此码头。这些驳船盘运来的加拿大小麦、日本化肥、泰国原糖、印尼剑麻及国内各航口运来的日用百货、食品烟酒、五金电器等基本于该码头上岸,泉州发往各港口的龙眼干、茶叶、食糖、蜜饯经常在这里装舱。这是泉州内港最为繁忙的码头。 ●第六码头 北面紧挨第五码头,南面至盐业仓库(旧盐馆)前旱闸,该码头由一个120吨级驳岸式泊位、一片轮船锚地和一个阶梯式渡口组成。泊位为主安排运载食用盐等各类盐的船舶停靠、装卸;锚地常年供3艘150千瓦拖轮和1艘120千瓦拖轮锚泊,港区内检查船、引水船也锚泊在此;渡口是来自晋江海尾、仙石、蚶江、六陡、溪头等渡口的渡船停泊在此。 |
- 2014-03-20古泉州城南“九星连珠” 千年古渡藏身江滨路下?
- 2014-01-10泉州拟投700万元整治洛阳古桥 启动下游河道疏浚
- 2013-07-17都市岸边人
- 2013-06-04泉州海丝遗迹 文兴码头印经塔遭沥青黑渍污损
- 2012-08-25探寻“官厅万宝” 石狮蚶江古渡口神秘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