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文献 再现宋代古船挖掘保护
一批与泉州湾宋代古船挖掘有关的文献资料,近日在泉州民间现身
有关古船发掘保护的重要文献资料
东南网3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郭冰德 文/图)40年前,泉州湾宋代古船挖掘出土,除海船本身外,还出土了一批珍贵历史文物,震惊中国考古界。
谁也没有想到,40年后,一批与宋代古船挖掘保护有关的珍贵文献资料,却在泉州民间现身,惊动泉州文史界。
昨日上午,导报记者在泉州市民蔡其呈家中看到了其从地摊上收集到的这批宝贵的文献资料,它揭开了不少关于古船出土与保护鲜为人知的秘密。
文献揭秘制定措施 保护出土文物
导报记者看到,在这批文献档案资料中,有一份1974年7月22日拟定的《关于古船出土文物保护临时措施》的报告,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对古船及其出土文物的保护。
例如,申请配备维护临时工2人,负责每日观察并调节室温、湿度、通风等;在室温过高时,购买冰块降温;非经领导小组批准,一律谢绝参观。“当时的条件很差,用来降温的电风扇都要借,但当时的文物工作人员依然想方设法,对出土古船及文物积极进行保护。”蔡其呈说。
古船文物 有借有还
1976年3月27日的一份资料,显示了古船出土文物曾被国家文物局带去菲律宾展览,而且即使是国家文物局要用文物,也得有借有还。
该资料显示了出借各项器物清单,当时泉州湾古船发掘领导小组负责人在上面签字,保管单位泉州湾古船发掘领导小组点交人也签字,而借用单位国家文物局出国物展室的点收人也在签收栏签字。
1978年5月30日,国家文物局出国文物展览工作室在退还文物时,也列了详细的清单,相关负责人、经手人都签了字。
陈列馆中的宋代古船
泉州海交馆馆长:感谢收藏者 将前往查看
泉州海交馆前任馆长王连茂表示,“1974年发掘古船时,正处于文革期间,当时,地委、专署很重视,特地成立领导小组,全面主持古船发掘与保护工作。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致使一小部分历史档案遗失。我于1986年调任海交馆馆长时,已见不到这些资料。”王连茂说,幸亏有心者得而保存下来,不仅值得庆幸,也应该感谢收藏者。
现任馆长丁毓玲也对民间人士能保护海交历史档案、文献资料表示感谢。她表示将尽快与蔡其呈先生联系,前去查看这些资料。
相关链接:泉州湾宋代古船
1974年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宋代沉船现陈列于开元寺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沉船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船身扁阔,底尖,船壳板用2至3重板叠合,有13个水密隔舱,主龙骨两端接合处均有“保寿孔”。
根据研究,这是一艘13世纪泉州造的中型远洋货轮,长度为34米、宽11米、型深4米,载重量达到200余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