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代表团赴韩参加活动 寻觅光州文化兴城之味
记者随泉州代表团赴韩参加“文都”开幕活动,感受光州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寻觅光州文化兴城之味
光州乡校在当地人的眼里,就是城市的文脉传承所在。
3月中旬的光州,弥漫着早春略带清冷的气息。从务安机场驶往光州市中心的路上,沿途可见连片的农田。早已听说光州地区土地肥沃,是以泡菜闻名的“美食之乡”。如今踏上光州,更有切身体会:正是有了这样肥沃的土壤,光州的先人们温饱无虞,有更多心思研究发展各种技艺,让文化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启程之前,一连串问题萦绕脑中:同为“东亚文化之都”,光州和泉州有何相通之处?光州又有哪些值得泉州学习借鉴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随泉州代表团走进韩国光州参加当地“文都”开幕系列活动的同时,试图透过古城的历史窗户,寻找光州的独特韵味。
□本报记者 谢曦 陈起拓 文/图
传统之味 儒家文化一脉相承
探寻光州的传统之味,从光州乡校开始。大成殿、明伦堂、东庑、西庑……熟悉的建筑布局,令人仿佛置身于泉州府文庙。如果说,凝聚古城文脉的泉州府文庙是泉州人心目中的精神殿堂,那么,光州乡校在光州人心目中也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据光州乡校的副校长金龙吉介绍,在韩国共有234个乡校,光州乡校建立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光州乡校是高等教育机构,除了教育学生之外,还承担着祭祀包括孔子在内的圣人和18位韩国先贤的职责。与其他乡校不同的是,光州乡校设立了儒教大学,并开设汉文班,讲授孔子思想和四书三经,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却对传统文化同样感兴趣的人们会来这里接受教育。每年,到光州乡校体验茶礼等传统文化的市民有四五千人。
在参观大成殿时,一个细节令人感动:每一位来到大成殿前石阶的光州人,都以极其庄重的神情,左脚先上一级台阶,右脚向左脚并拢站直,左脚再上第二级台阶,以此方式缓缓走上大成殿。光州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可见一斑。而乡校典校室廊柱上悬挂着的诗句“窗前看古书,灯下寻书义,愚者得书贤,贤者因书利”,也在大家异口同声的品读中,越发显得耐人寻味。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