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在感动中凝聚正能量 盖军衔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qz.fjsen.com 2014-04-26 11:40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在感动中凝聚正能量

盖军衔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本报记者与盖军衔(右一)的合影 (资料图片)

朴实无华的语言、平凡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的情节……昨日,在盖军衔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随着报告团成员的深情讲述,盖军衔的人物形象逐渐立体起来,他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事迹撞击着心灵,让人们在震撼中感悟、凝聚着正能量。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盖军衔同志事迹令人感动,将以其为榜样努力工作,锐意进取,为推动泉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讲述先进事迹

台下同感受共振奋

一次次掌声雷动,一次次热泪盈眶,台上,或哽咽或激昂,台下,同感受共振奋。

盖军衔是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培训中心总监,去年4月25日因患胰腺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8岁。此次来泉的盖军衔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中,有厦门海翼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喜才、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友王海青、盖军衔徒弟代表郑龙枝、厦工国际营销代表林南、盖军衔妻子王嫣明、厦门广播电视集团记者许晓露。6位演讲人饱含感情的叙述,引导观众进入盖军衔的世界。

观众们记住了盖军衔从学徒工做起通过业余学习获得大学文凭、高级工程师的韧劲;记住了他在南极零下30度低温中仰卧在冰面上一步步检测、甚至取下手套作业的顽强;也记住了他在车间比在家里时间多、跟机器在一起比跟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多的那份坚持。

报告中,盖军衔妻子王嫣明回忆丈夫几度哽咽,其他成员也数次红了眼睛。当报告谈及盖军衔为我国成功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作出重大贡献,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技工的风采等事迹时,台下观众无不震撼,掌声此起彼伏,泪水悄悄抹去又不由自主地流下。

以榜样为力量

从我做起马上行动

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结束了,带给人们的感动、留给人们的动力却没有停止。

在报告会后马上举行的学习盖军衔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学习盖军衔同志的先进事迹,关键要见行动,以榜样为力量,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副教授童宝平表示,他将以盖军衔为模范,学习他努力读书、刻苦钻研的好习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相比盖军衔同志,我们的工作环境优越得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地做好工作。我将向他学习,恪尽职守,干事创业,努力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党员、好干部。”来自地震局的党员刘蔚蔚说。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演员陈娟娟表示,听完报告会,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她将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发自身的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用心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市外经贸局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主任王萍表示,她最感动的就是盖军衔把贡献当作幸福,为我们传递正能量。她将以盖军衔为榜样,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外商,推动发展。

黎明职业大学老师缪倩则希望这样的先进报告会能深入大学,让学生尤其是与盖军衔同样专业的学习这位好前辈对技术技能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大公无私、勇于奉献、为技术发展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

□本报记者 游怡冰

“南极英雄”与泉州结缘

——本社记者追忆9年前采访盖军衔经过

昨日,盖军衔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我市举行,报告团成员的深情讲述,令记者想起了对盖军衔的一次采访经历。虽然已经是9年前的事情,但他对南极科考事业的热爱、甘于奉献的精神,记者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南极英雄”返乡

多家媒体期待

2004年12月12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科考队正式向冰穹A挺进。作为队员之一,盖军衔在冰盖队中主要负责车辆与雪橇等后勤支撑设备的保养与正常运转、记录车辆使用情况和油料消耗以及车辆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等工作。遗憾的是,2005年1月8日,50岁的盖军衔出现严重高山反应,情况危急,不得不离开冰盖队。当时,冰盖队所在位置距离最高点冰穹A约38公里。2005年1月18日,南极冰盖队确认找到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巅。

鉴于冰盖队南极科考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和盖军衔在内陆冰盖科考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得知盖军衔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将于1月20日下午回厦门时,全国多家主流媒体早早前往机场等候,报社派我和同事肖国敬执行采访任务。

接受本报采访

感谢大家关心

1月20日下午3点,盖军衔及其夫人王嫣明抵达机场,本报记者为盖军衔送上了鲜花。一听说是《泉州晚报》的记者,盖军衔连声对本报表示感谢,并希望通过本报向热切关注南极科考事业的泉州市民表达谢意。当记者问及他的身体恢复情况时,盖军衔说,现在身体感觉很不错,在内陆冰盖考察过程中,机械在恶劣的条件下运行,出现故障也是难免的,包括雪橇等都出现过故障,身体出现不适也是经常发生的,虽然没有坚持到最后,但他已经为中国的科考事业尽了力。

早与泉州结缘

展示特别物品

更为难得的是,在厦门机场与相关领导会面后,盖军衔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说,早已与泉州结缘,他的不少好朋友都是泉州人,如曾经参加过南极考察的施纯坦同志等。

采访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南极。当记者告诉盖军衔,泉州师院的戴聪杰教授也是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当时正在中国南极长城站进行科考,并十分关注盖军衔的最新情况时,盖军衔说,谢谢戴聪杰的关心,虽然因为工作的不同,没有在南极的同一个地方工作,但都是在为祖国的南极科考事业而努力。

采访结束前,盖军衔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特别物品”——一面五星红旗。那面五星红旗是盖军衔1999年参加中国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时,与队友在冰盖征程中留下的。那面旗在冰盖上等了他们整整六年。2005年,他重返南极,特意把这面五星红旗带了回来。看着这面意义特别的五星红旗,盖军衔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本报记者 许永华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