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晋江供销社:“一根扁担挑万家”精神再出发

qz.fjsen.com 2014-05-08 11:00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晋江供销社: “一根扁担”精神再出发

新华社福州5月7日电 30多年前,福建泉州晋江供销社职工林道泉凭着“一根扁担挑万家”的精神,成为全国供销社劳动模范。30多年后,林道泉的继任者继续发扬“一根扁担”精神,扎根农村,将服务三农的足迹,踏遍了农民田间地头。

5月4日下午,洪德俭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菜农袁新民心急如焚:“老洪,地里的菜叶有点打蔫,是不是上次新买的药打过头了?你快来帮我看看!”

挂上电话,老洪背着农药箱急匆匆下了地。60岁的洪德俭是晋江市陈埭供销社“庄稼医院”的“医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老洪天天都跟农民、农药和庄稼打交道。

“每到5月份,天热雨多,菜叶长得快,大虫子都出来了,这个时候科学用药特别重要。”洪德俭说,“尤其是一些新进的农药,不给农民交代清楚,可要误了人家一季的收成。”

早在1991年,晋江供销社就成立了“庄稼医院”,无偿为农民咨询、诊断、配药。目前全晋江市已有9家“庄稼医院”,每家都配备了“庄稼医生”。

除了“坐诊”外,“庄稼医生”还免费“出诊”,到地里查看病虫害,给庄稼对症下药。仅陈埭供销社的“庄稼医生”,一年下田间诊病就达到2000多人次。

1952年6月,当地农民以一股2元入股,建立了晋江县合作总社,成为今天晋江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晋江供销社”)的前身。

“供销社的根在农村,不服务好农民,供销合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晋江供销社工作近30年的老职工蔡文彬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晋江供销社石厦购销站营业员林道泉,每天跋山涉水、往返30多公里,用一根扁担挑回全村4000多口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成为当地农民个个翘大拇指称赞的“林供销”。

《晋江供销合作事业志》记载,1979年,林道泉以“一根扁担的精神”,被福建省政府评为“全省劳动模范”;1980年又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供销社劳动模范”称号。

今年已88岁的林道泉依然耳聪目明、精神健旺。

回忆起当年,老人说,“那时物资缺乏、道路不通,全村人的柴米油盐、牙膏肥皂,都指着我的一副挑子。干供销的手脚不勤快,对老乡没法交代。”

“一根竹扁担、一双铁脚板、一副铁肩膀,供销社职工讲的就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晋江供销社主任蔡水利说,“这样的精神,在今天的供销合作事业中依然闪闪发光。”

如今,晋江供销社500多名干部职工,继承“一根扁担”精神再出发,将“服务三农”的事业,烙上了新时代的印记。

晋江市安海镇是当地一个蔬菜集散地,每天夜里,附近五六百户菜农将蔬菜运到集市、批发给菜贩后,已是凌晨两三点。

2008年,晋江供销社成立安海“农资超市”。按照菜农的作息习惯,这个特殊的超市每晚10点开门,直到第二天傍晚6点才收工,每天营业20个小时。

“晚上卖完菜到农资超市溜达一趟,化肥、农药、种子,地里要用的都买齐全了。”晋江菜农李光生告诉记者,“碰上农忙时化肥断了货,一个电话打过来,开车给我们送到地里。”

近年来,晋江供销社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商品流通的现代化改革,将供销服务搭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先后建立了农副产品信息网、手机短信“农信通”等多个为农服务新载体。

供销社成立的农副产品信息服务中心,拥有18个基层信息服务站、19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及230个定向信息服务联系人,信息采集网络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依托各类服务平台,近年来晋江供销社累计为农民提供5500多人次咨询服务,促成农资商品交易2295万元。

如今,晋江供销社已拥有13个基层供销社和农资、蔬果、储运等4个直属公司,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2013年商品销售总额达到4.89亿元,比上年增长59.19%。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