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市区“限烤”迎考 重点整治8路段流动摊点

qz.fjsen.com 2014-05-21 07:55:53 徐锡思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泉州中心市区 “限烤”迎考

泉州市城管办下发百日专项整治方案,严查违规扰民的烧烤摊、大排档等

重点整治8路段流动摊点示意图 炎平/制图

东南网5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徐锡思 实习生 苏桐轩)大排档、烧烤摊、路边流动摊贩等噪音扰民,尤其是影响考生迎考的问题,有望马上全面切实解决。

泉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管办”)昨日下发通知,在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州开发区开展夜市大排档专项整治。

接下来的3个月,中心市区全面“限烤”:重点整治鲤城、丰泽8个路段的流动摊点;对烧烤摊及拒不改正、屡教不改的夜市大排档摊点、卖小商品的路边摊,坚决查处、取缔。

专项行动:重点是市区8路段

为迎考考生降噪,海都报持续刊出报道,泉州市城管办加快研究制定了整治方案,并部分搜集记者调查的情况。

市城管办相关人士介绍,为加强对大排档的监管,确保夜间环境整洁有序,根据有关市领导指示要求,最终制定了这一专项整治方案,“以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为重点,组织开展夜市大排档集中整治,加大执法力度”。

上述人士透露,专项整治的目标任务是查处、取缔中心市区范围内违法占道经营的夜市大排档、烧烤摊、卤料摊,以及乱摆设灯箱广告。将重点整治圣湖小区门口、丰泽区内河沟两侧、淮口花苑、客运中心站、儿童医院和福邸西湖、钟楼、威远楼周边等8个重点路段的流动摊点。

“通过媒体曝光、部门执法,能有效震慑噪音扰民行为,为考生营造好的环境。”上述人士介绍,像福邸西湖等周边路段,就是本报读者反映较多的路段,也纳入重点整治范围。

百日执法:整治夜市和小摊贩

本次针对中心市区夜市大排档的整治方案,将从5月26日持续到8月31日,分3个阶段。

第一步为调查引导阶段,要在6月8日前,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对辖区的夜市大排档、烧烤摊、卤料摊等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同时,对经营业主进行宣传、引导,逐一下发行整改通知书等,要求限期整改。

第二阶段持续到6月30日,包括集中整治和统一行动。其中,由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由区执法分局),每天17:30~24:00组织集中整治。借鉴北京、福州等地做法,坚决取缔所有烧烤摊和不符合卫生标准、占道扰民的夜市大排档以及卖小商品的路边摊。

由各区城管办牵头,街道办和区执法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局参与,每周组织两次以上在19:30~24:00统一行动,对烧烤摊及拒不改正、屡教不改的大排档,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坚决查处、取缔。

7、8月,各区、街道办做好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工作,防止回潮,研究建立长效机制。

堵疏结合:定时定点规范经营

夜市的繁华、热闹,其根源是旺盛的消费需求。堵疏结合是本次整治的重点。

“整治行动并不是一竿子打死,对部分不会扰民的夜市大排档、小商品摊点,可以适当引导规范经营。”市城管办相关人士介绍,市区的不少地方,都设有经过规划定位的便民摊点,具体的地点由各街道、社区根据需要设定,一般距离主要居民区较远,不会出现扰民现象,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规范经营,既照顾摆摊人员的生计,也满足市民的夜市餐饮需求。

引导夜市大排档的前提是“规范经营”,即业主要按照规定地点、时间经营,严禁擅自改变,否则取消资格。

此次整治,特别要求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各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细化分工,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领导和人员。

【数字看降噪】

降噪行动,将持续到考后

187个电话

5月7日,本报刊发《家有孩子迎考 遇噪音打968111》,启动“泉城降噪 清静护考”策划,面向市民征集那些影响中、高考迎考的噪音。这一征集,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截至昨日17时,海都热线通968111接到187个反映噪音问题的热线。

2个工地

记者发现工地噪音占比最大,尤以地处泉州中心市区的和昌、泰和工地被投诉得较多。经过海都报持续多篇追踪报道,最终泰和工地在午间和夜间停工;和昌工地则在数天内完成多项降噪措施,并诚恳地列出3个方案,和附近5名中考考生家长商谈。

1个小区

在来电反映中,位于泉州大桥头的时代广场引人关注,也带出开放式小区的降噪难题。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小区停车管理是降噪关键。报道后,物业迅速改进,丰泽区、鲤城区两地文明办在各大小区发放、张贴降噪倡议书,呼吁响应海都倡议。

10多个音响

商业噪音屡禁不止。例如,泉州市区中山中路、九一街等商业街区的高音喇叭、扩音器,就吵得附近的考生难以休息。海都记者实地调查,随后,辖区的鲤中派出所和环保、城管部门进行了联合执法,测得多家噪音扰民,暂扣10多个店家的音响。

1张整改通知单

在重点关注工地、开放小区和商业街后,本报选取被多次投诉的西郊福邸西湖等小区,夜访发现附近大排档、烧烤摊吵得考生彻夜难眠。当晚,记者探访后即联系丰泽和鲤城两地城管部门执法,对产生噪音污染的店家开出第一张责令整改通知单。

13个版面

连续三周,13个版面的监督,解决了部分噪音问题,尤其是先期对工地、开放小区、商业喇叭、烧烤摊等类型的噪音做了系列报道。当然,还有很多读者的投诉热线等待解决,记者将部分转交给了相关执法部门,市城管办加快制定“百日整治”方案。

继续拨打

968111

从即日起到中高考时,这段迎考的重要时间段,我们仍将继续关注噪音扰民问题。欢迎读者继续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海都邦邦也将及时出击,就反映的各噪音来源进行单点出击,为考生护航,为家长解忧。

□快刀短评

但愿我们的耳朵能进化

N环竹

噪音这种城市病,无处不在,伴随你上班、回家,陪你吃饭、上街甚至看电影、睡觉,却几乎在公共话语中不值一提。

生活噪音治理,难监测、难取证、难执法。这些老问题,应该得到相关执法部门的重视,毕竟每个人都有一副会被吵死的耳朵,每个执法者本人也可能是噪音受害者。

降噪也不全靠执法。每个人都是噪音制造者,但同时也是噪音消灭者。一些人讨厌噪音,但他自己却又制造噪音。甚至有人平时都是大肆吵别人,等到孩子高考时才发觉原来噪音这么讨厌。没错,一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自己不睡觉就不管别人要不要休息,今天孩子不考试就不管明天会不会被吵到。人人都只考虑自己,最终必然是噪音冲天,谁也躲不过。

如果耳朵不能进化,每个人都该想一想,你为什么还在大肆吵、大声按喇叭、大声放音响?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