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水质 泉州新增150台消毒剂投加器将上岗
自动配药消毒 改善农村水质 泉州市新增150台消毒剂投加器将上岗 大量消毒剂投加器的安装保障了广大村民的饮水安全。图为位于德化县葛坑镇富地村的一台消毒剂投加器。 (刘诗雄 提供) 齐膝高的机身,使用简便,无需电源,可根据水流自动调控药剂投加量大小,适用于农村山区点多面广的供水工程。日前,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为进一步提高泉州市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泉州市今年计划继续安装150台消毒剂投加器,用于杀灭水中肉眼看不见的致病微生物,保障村民用水安全。 □本报记者 黄文珍 通讯员 刘诗雄 水质细菌下降了95%以上 昨日,记者来到安溪县蓬莱镇联中村,村中鸡犬之声相闻,为安静的山村平添了几分生气。在村民老刘带领下,记者穿过村居民舍,爬上一处小山头,一道绿色铁网将该村饮水保护区隔离于村民生活区外。 “这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一个点。”蓬莱镇水利站站长詹春龙介绍,2010年,联中村成为第一批消毒剂投加器安装试点,经过几年的运行,所覆盖区域的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 据了解,联中村共有4000多人口,该供水点安装的消毒剂投加器,有效解决了1500人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的饮水安全问题。 村民老刘是该饮水保护区的管理员,他打开一个上了锁的铁箱,一台白色、齐膝高的机器映入眼帘。“这个就是消毒剂投加器了。”老刘告诉记者,从深山引来的山泉水经过生物慢滤池过滤后,再经过消毒剂投加器进行水质消毒,而后进入清水池,最后输送到村民家中。 现场,记者看到一座三四米高,形似蓄水池的圆柱体,“那是生物慢滤池,”老刘称,起初,水源水只经过慢滤池过滤,便直接分拨到村民家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水中大肠杆菌等细菌数量超标,因此水利部门开始安装消毒剂投加器。 “农村水质安全问题比城市令人揪心得多。”市疾控中心环境卫生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面临化肥污染、农业生产用的牲畜粪便肥料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的问题在增大。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106个检测项目,泉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饮水合格率已能达到90%以上。而农村水质合格率不容乐观,在不合格的水质中,87.1%细菌超标。“如果能消除微生物污染这一因素的影响,水质合格率就能显著提高。”市疾控中心环境卫生科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检测,消毒剂投加器运行后,供水水质中的细菌总数由1500CFU/ml递减为68CFU/ml,末梢水余氯含量达到标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机器适用于农村山区点多面广的供水工程。 自动化运作降低管控成本 记者看到,机器顶端有两个密封圆盖,打开盖子,里头的消毒药剂晶体隐约可见。 “这两个容器是两个投药口。”詹春龙告诉记者,当动力水经过投药室时,内部产生压力,水与消毒片混合形成消毒液。同时,机器外部的两根透明有刻度的玻璃管,让消毒液剂量一目了然。两侧为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安装有内接阀,可以控制进水量,调节消毒液剂和压力,停止进水即自动停止加药消毒。同时,在消毒投加器投药室反应后形成消毒液,直接经过出水口进入需要消毒的清水池中。” “只要将药品设置一定的刻度浓度,该设备就能源源不断地严格按照要求投放消毒液,无需人工称量药品或人工投放、搅拌。同时药品使用时间长,既降低了管理成本,也增加了药品投放的精确度。”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日里,老刘与另一位村民共同管理这个供水点,主要工作为定期清洗慢滤池、投加消毒剂。 “这个供水点的水质属于二类水,只要投放少量的药剂,便能达到消毒的效果。”老刘告诉记者,原先,村民都是自家打井取水,可能受到地表污染源的渗透,存在安全隐患、影响身体健康,而从人迹罕至的深山水源地引水,一来水质较好,再加上消毒后达到了饮用标准,村民可喝上安全放心水。 “由于村民居住区域较为分散,因地制宜,农村供水主要包括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蓬莱镇副镇长林志春告诉记者,已建镇区自来水厂,通过集中净化消毒处理、专业化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可覆盖镇区周边八个乡村。 事实上,这只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一个缩影。为提高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2010年以来,全市共安装了476台消毒剂投加器,逐步解决农村供水工程水质微生物超标严重等问题。通过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四个监测县数据显示,比2010年,目前水质合格率提高近2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