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是南戏的重要代表作。刘益清 摄
在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记者看到一排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的出土墓砖。墓砖上,绘有仕女抱着圆形琵琶的图画,该乐器是南音演奏的重要乐器,说明至少在1700多年前,泉州南音已有一定雏形,今天的南音乐器定制,成型于盛唐,但在此之前,独具特色的闽南音乐,已经是泉州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文化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闽南方言、南音音乐、南戏、南拳以及“出砖入石”为特点的南建筑,被有关学者统称为“五南文化”。当然,除此之外,闽南的乌龙茶文化、陶瓷文化、石雕文化、开漳文化、保生大帝信俗等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和“五南文化”一起,随着闽南人跨越海峡拓展宝岛台湾、远渡重洋赴东南亚各地垦荒定居、闯荡世界经商而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如今,世界上讲闽南话的人口,达6000多万人。
闽南文化因为特别具有开放包容的精神,所以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排斥外来文化,而能与各种文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在泉州,世界多种宗教,均在这里获得生存和发展。如位于晋江的草庵,主殿里供奉的摩尼光佛,是曾经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盛极一时的摩尼教主佛,如今其发源地已无遗迹可寻,晋江草庵却完好保留了摩尼光佛像。泉州的伊斯兰教寺庙清净寺,建于1009年,更是中国第一个伊斯兰寺庙,至今仍在使用。泉州东岳山上,还完整保留着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弟子三贤、四贤的墓园(俗称灵山圣墓)。不仅如此,在泉州历史上,中国本土的道教与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教、欧洲的基督教、天主教和平同处一城,从未听说有很大的冲突。
“也许正因为这种开放兼容的气度,泉州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多元文化中心,这在全国是唯一的一个。也是泉州在与西安、苏州、杭州等国内名城竞争中,战胜对手,摘得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原因!”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庆宗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