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闽南文化:穿越千年的积淀 活在当下探索保护

qz.fjsen.com 2014-05-28 09:59:47 刘益清 周思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头戴鲜花的蟳埔阿姨从蚵壳房前走过,蟳埔渔村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区。姜克红摄

南音悠扬之时,距离泉州不远的厦门海沧山后村,这里的村民正在维修着自己的祖庙——一处典型的闽南红砖古建筑。

“我们这处祖庙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指着面前一处20米见方的地基,村民苏登波介绍,此处就是该村苏氏宗族的祖庙旧址,在海沧区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村民宗亲筹资捐款,齐心合力将几成危房的祖庙拆解重修,预计年内就可完工。

尽管是一个仅有400多人的自然村,山后村这一支苏姓却有着显赫历史。作为宋代天文学家苏颂的遗脉,在此开基后的第二、三、四代苏氏后人均高中进士,此后便修建了这处祖庙,并挂上“父子进士”的匾额。

“这座祖庙是典型的闽南红砖古建筑,经历过无数次的修修补补。”苏登波表示,去年以来,在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下,村民筹集到了款项,重建工程得以在今年初动工。

资金问题解决后,如何确保重建方案能够尽可能修旧如旧?记者了解到,厦门在拥有文物和古建筑的村都聘请了村民担任文化协管员,作为山后村的协管员,苏登波在村里决定重修祖庙后积极与海沧区文化馆联系沟通,文化馆也邀请北京的古建筑保护专家到祖庙现场指导,还联系了众多具备古建筑维修资质的施工单位竞标。

“我们把祖庙原有的匾额、木材、地砖等都尽可能保存下来。”苏登波介绍,在专家的指导下,重建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预计在下半年就可竣工投入使用,并在农历十月举行每年一度的祭祖仪式。

“类似集资保护古建筑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海沧区文化馆工作人员表示,通过鼓励红砖厝业主自筹资金修缮、调动协管员巡查、引进民俗投资专家开发古民居等方法,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红砖民居保护,正在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共识。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林育毅认为,文化是一种渗透到人及其生活、生产环境、娱乐、创造、技艺等方方面面的复合工程,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离不开其生存发展传承的环境,所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既要重视保护典型的点,重要的传承人,还要系统保护其存在所依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泉州闽南文化保护区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统筹点面建设,兼顾人文与环境的原生性、完整性、典型性。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