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归侨捐出78张古董契约纸
几年前拆迁时,这些祖传的契约纸曾帮他大忙
万历四十七年的文契
昨日下午,泉秀街宝秀小区67岁的胡铭强在家中用幻灯片展示一些泛黄的纸张——地契、佃契、园契、出租契约……光绪年间的、乾隆年间的、嘉庆年间的、民国时期的……这些古老的契约纸都是胡铭强的收藏品,历史最悠久的一张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说,这张万历年间的文契最珍贵,估计泉州仅此一张。”胡铭强自豪地说。如今这些契约纸已经放进鲤城区档案馆里。
□早报记者 傅恒 王盼琛 文/图
代代相传 契约纸古朴不失严谨
“这些契约纸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胡铭强介绍,他是叶鸿仁家族的,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有18代了。以前家族有钱,就有很多房契、地契。胡铭强告诉记者,他们是华侨,这些契约纸早期被他姑姑带去新加坡,1983年姑姑回泉州,才把这些契约纸带回来,后来就一直收藏在家里的箱子里。“新加坡还有一部分契约纸,等什么时候去了再拿回来。”胡铭强说。
胡铭强告诉记者,他收藏的大部分地契都捐给档案馆了,但自己还留下几张作为纪念。一张张发黄的契约纸,上面用毛笔端正地书写契约的内容,再盖上当时的印章,古朴又不失严谨。
胡铭强家的收藏所剩不多
房子拆迁 古老的契约纸帮大忙
胡铭强告诉记者,2005年修建晋江大桥时,他家的房屋正好在拆迁范围内。由于历史原因,胡铭强家的房屋建设时并没有办理相关的房屋产权手续,所以拆迁办要按违章建筑来给胡老伯家办理补偿。自己家辛辛苦苦建起、住了22年的房子一下子成了违章建筑,胡老伯心里头不是滋味。更重要的是,如果被定为违章建筑,拆迁时只能按照每平方米400元的标准补偿,这与正常房屋拆迁时,每100平方米旧房补偿150平方米新建安置住房的优厚政策相去甚远。
这时,胡铭强想到了家里流传下来的旧地契。他从箱子里把这些地契翻出来,到鲤城区档案馆验证,鲤城区档案馆工作人员为他查到了其父在1951年土改时期的土地登记材料,证明他家房屋所在土地的权属问题。多亏这些地契,胡铭强得到了安置房。
由于这次接触,档案馆觉得胡铭强的这些契约纸有价值,就派工作人员到他家里,建议他把手头上的契约纸捐献出去,由档案馆保存。2011年年底,胡铭强将家里收藏的78张明、清、民国时期的契约纸捐献给鲤城区档案馆,获得鲤城区档案馆颁发的荣誉证书。“把这些契约纸捐献给国家,对国家有贡献,我就很开心了。”胡铭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