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德化阳山小学或将撤并 唯一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

qz.fjsen.com 2014-06-04 10:42:10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一所乡村小学的最后一名学生

德化阳山小学或将撤并 唯一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

偌大的崭新校园里,只身一人来上学的陈家伟显得格外孤独。

【核心提示】

一名学生,两位老师,守着一幢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崭新教学楼。

这里,是德化县美湖乡阳山小学,一所乡村“袖珍学校”。

唯一的学生名叫陈家伟,11岁,上小学五年级。近年来,随着其他同学先后转校去县城等地就读,整个村子再找不到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无论学校,还是家里,他没同学,也没玩伴。

陈家伟越发感到孤独,他心里藏着一个梦想,到城里上学去,到有同学的学校去。但,这个梦想在现实面前一再破灭。

因为,在他贫穷的家里,残疾的父亲、病弱的母亲,无力供他到外地求学,更何况进城。并且,父母还担忧,一旦阳山学校下学期被撤并,孩子就将面临失学。

□早报记者刘波 颜雅婷/文 王柏峰/图

一个学生的学校,平日里都从小门进出。

孤独学童

进城读书梦难圆

中午11时,下课铃响。

陈家伟放下课本,走出教室,从学校偏门离开学校,步行20分钟回到距校一公里的家。

以前,家伟还有小伙伴一块儿上学、放学。印象中,小学一年级,班里还有10多名同学,后来逐渐减少,三年级以后就剩下没几个了。现在,连他最好的伙伴——邻居陈进传也去城里上学了。

家伟房间的桌子堆放了好多白纸折成的“纸牌”,这个游戏是陈进传从城里回来教他做的。因为家庭贫困,家伟几乎没有玩具。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来自城里的叔叔阿姨,送他一只书包和一些文具。

“没有人陪我玩,不好。”聊起一个人的校园生活,他直摇头。在他看来,学校应该有很多同学,每个班级至少有10多名学生,早读课有朗朗的书声,下课后有小伙伴可以一起在校园里追逐游戏……但今年春季开学后,偌大的校园就只剩下他一个学生和两名老师。

父亲双眼已看不见东西,家伟成了父亲生活中的眼睛。

贫困家庭

父亲残疾母多病

陈家是一间普通到甚至简陋的屋子,最值钱的就是一台老式电视机,客厅除一张矮桌、一张竹椅外,再无其他家具。

当记者赶到时,家伟的母亲刘志香扛着扫把正准备到村里打扫道路,见到记者和阳山小学校长张志烁来访,她又折回家。家伟的父亲陈汉同坐在竹椅上,热情地招呼大家,但他根本看不见我们。

2004年,陈汉同患上青光眼,姐妹凑钱帮他接受眼部手术摘除了左眼。两年前,他心脏病发,右眼视网膜也脱落,原本微弱的视力迫近于0,他彻底失去劳动能力。

家伟母亲也有胃病。她曾到县城打工一段时间,因身体不好,挣的钱几乎还不够吃药,又回到了村里,目前在村里清扫道路,每月工钱600元。

“就连这间屋子,也是姐妹凑钱和村里帮忙建起来的。”陈汉同说,家里收入,只能靠低保和家伟母亲的微薄工钱。

午后烈日下,体弱有病的母亲为了生活,艰难地弯下腰清扫马路。

学校撤并

下学期忧心失学

陈家伟坐在父亲身边,低着头不停拨弄着手指头。

“孩子曾说过到城里上学,但我们真的无力供他去外地读书。”陈汉同说,他算了一笔账,他每年药费至少8000元,妻子胃病也需要长期服药。“家里没钱,在城里租不起房,付不起生活费。”

家伟最近一次到德化县城,还是两年前,他带双眼失明的父亲去县医院看病。

“学校下学期还会办吗?”在记者采访间隙,陈汉同询问张志烁。

“是否撤并要由上级来决定。”张志烁说。早在去年,在其他学生离开阳山,只剩家伟一个孩子时,有关部门曾打算撤掉阳山小学,他在同家长沟通中,陈汉同表达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送孩子去外地上学,希望学校能继续办下去的意愿。阳山小学由此得以保留,但下学期是否还办下去,张志烁也没有把握。

“学校如果真的撤并,到时家伟就真的要失学了……”陈汉同唠叨着。

师生同桌授课,已不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师生同桌

课后孩子更孤独

一张讲台,两张课桌,这就是阳山小学五年级教室。

下午两点,上课了。

家伟坐左边位置,校长兼数学老师张志烁坐右边,师生俩肩并肩进行教学。当天,他们复习的功课是倍数和因数。张志烁讲解一番后,开始提问。

“我们平时就是这样上课。”张志烁说,他现在几乎不坐讲台,也不用在黑板上板书,教学完全是面对面,在书本上讲解完成。“我们俩坐在一起,倒像一对同学。”

阳山小学平时只教语文、数学,语文老师由于家里有事,当天没到校。“体育、美术、音乐这些课程,我们不专业,也只能让学生看看书本。以前音乐课,还可以上网播放音乐听一听,现在学校没了网络,音乐课也废了。”张志烁说。

课间休息,体育器材可随便拿,但家伟一个人玩不过来。

他在操场上漫无目的走一圈,瘦小的身形显得越发孤独。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有意帮助家伟和他们一家,可以联系早报记者(13905054572)。

【爱心账号】

开户银行:德化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户名:陈汉同

账号:6230 3611 0700 5516 862

一个人的上学路,没了从前的追逐嬉戏。

【变迁】

14年间 400学生锐减至1人

校长张志烁在阳山小学从教14年,见证了这所学校从生源众多到如今仅一名学生的过程。他说,在德化,乡下孩子到城里读书大势所趋,像陈家伟这样因经济困难而继续留在乡下读书的毕竟是少数。在他看来,阳山小学停办是早晚的事。

张志烁介绍,阳山是德化县美湖乡一个偏远山村,有村民三四千人。2000年,他从学校毕业到阳山小学任教时,全校有学生400多人,每个班级济济一堂。此后几年,生源逐年减少。5年前,陈家伟上一年级时,还有学生100多人。到去年,该校还有三、四、六三个年段10来名学生。

生源虽减少,但两年前,一所崭新的阳山学校落成,阳山小学与阳山中学(美湖中学阳山分校)共用一个校区。

上学期,中学初二年段有3名学生、7名教师,阳山小学则只有一个五年级,学生也就陈家伟1人,两名教师。

本学期,中学也撤并了。偌大一个阳山学校,仅有陈家伟一名学生以及他的两位老师。

张志烁认为,阳山小学即使现在不撤,一旦陈家伟小学毕业,在没有任何生源的情况下,撤校也势在必行。

在他看来,一个学生的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除语文、数学外,其他方面我们也都无能为力。”由此,学生也就无法获得全面教育和进步。并且,一个学生本身也感到孤独,对学生心身也不好。

平日里学校大门紧闭,下学期能否再进校园仍未可知。

【背景】

“大城关” 大人孩子纷纷离乡进城

在德化,还存在几所像阳山这样的乡村袖珍学校。比如,美湖乡中心小学现有学生7人;大铭乡中心小学,去年4月还有4名学生,现在据说也只有2名学生了。

去年12月,德化县教育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德化18个乡镇,扣除城关范围,还有16个农村乡镇,其中,赤水镇、桂阳乡和汤头乡3个乡镇没有小学,都是因为没有学生而自然撤并。如今,全县所有农村乡镇小学有22所,除三班镇、盖德镇、雷峰镇、上涌镇和葛坑镇的中心小学学生过百之外,其他小学的学生只有几十人,有好几所小学的学生是个位数。

德化乡村生源减少,与该县“大城关”政策相关。1985年,德化县委、县政府提出“相对集中全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先支持城关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陶瓷业”的发展思路。1992年7月,德化县委七届六次全会首次把“小县大城关”作为战略构想,加速德化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从2000年起,不少外出打工的人攒钱在城里买了房子,他们同时把孩子接到城关上学,一步步演变到如今的状况。

与乡村小学生大量减少相对应的是,德化城关学生急速增多。去年,德化全县1.9万多名小学生,城关学生达1.8万多名。城关有56所幼儿园,而乡镇幼儿园只有6所。

学校没同学,家里没玩伴,坐在家门口发呆的家伟怀念从前欢闹的校园,也不愿下学期真的失学。

母亲出去赚钱,家伟放学回家独自做饭照顾自己。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